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聚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围绕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服务群众高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数字化赋能县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目前,已创建潍坊市级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2个,获评全省首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市。
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精细化。建设“数字粮田”,深入实施智慧农业提升行动,通过争取政策项目、政府“以奖代补”、引入社会资本等多方筹资,建成集运行环境监控、长势监测和作物模型分析于一体的农场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大数据平台一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目前,已运营青阜农业等“数字粮田”应用基地5处,覆盖粮田面积2万余亩,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建设“数字菜园”,以昌邑潍水果蔬产业示范园为引领,引进荷兰豪根道智控系统,打造全省唯一的正压通风智能薄膜温室,加快设施果蔬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建成西红柿、草莓等果蔬数字化示范基地5处、面积达到4000亩,亩均增收1万元以上。建设“数字牧场”,加快优然牧业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将智能设备、大数据系统、物联网和AI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牧场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自动调节和养殖全过程自动监测,推动规模化集约牧场向智能化低碳牧场转型发展。目前,已建成运营“无人牛舍”60多个、养殖面积30万平方米,产奶效率提高70%。建设“数字渔仓”,联合中国水科院等6家科研机构,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海水养殖工厂”技术攻关,在海丰水产、邦普种业等11家养殖企业建成运营智能化养殖大棚450多个、养殖面积50万平方米,用水量实现节约80%以上。
数字化赋能服务群众高效化。用好“一个平台”,借助全国唯一生姜价格指数“中国昌邑生姜指数网”,及时发布生姜品种报价、市场供求、行业动态等信息,引导科学种植、合理交易。建设“畅e智慧生姜产业平台”,开发生姜出入系统管理、支付结算等69项功能,累计为1.1万户姜农无感授信7.4亿元、达成交易6.3万笔。构建“一个系统”,推动农产品加工向“数字工厂”转变,建成运营“昌邑市农副产品数字化加工应用系统”,实现原料清洗、解冻、切配、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设立农产品“身份码”,通过扫描包装二维码即可查询追溯农产品生长环境、周期、产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程监管。织密“一张网络”,创新建立数字农村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实时发布农产品价格、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乡村旅游等信息,将惠农数据服务覆盖到村庄,利用遥感、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安装防溺水监测装置6900台套、智慧路灯3000多盏、摄像头2000多个,织密防控“天网”。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村里事“云端看”,以广电“享TV平台”为基础,建设“党群TV超市”电视平台,通过“一村一屏”将上级最新精神、政策要求等上传发布,把村庄会议、活动现场等搬上银幕,实现线上参与村级事务,提高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事“云端办”,建设农村“三资”管理平台,推动村级财务账单网上申请、现金直达经营主体或村民个人银行账户,村级资源工程网上审批、直达镇招投标中心即时办理,村级事务合同网上签批、与市级数字化档案室互联共享,实现从线下管理到线上智慧监管全面升级。村难事“云端传”,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工作App。村民通过手机终端“随手拍”“曝光台”等,将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上传,村党群服务中心“即接即办”。2024年,累计网上解疑答复8200多件,现场解决处理4000多件,满意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