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张敏敏 管培兰 潍坊报道
4月9日20时20分许,潍坊诸城市某居民小区附近,饭后消遣的人们或三两聊天,或结伴跳舞,享受着春日晚风带来的温暖和惬意。此时,忙完一天工作的诸城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治医师武善波,正在附近朋友店里聊天叙旧。谁都没料到,一场意外正悄然降临。
“救救我的孩子!他不能呼吸了!”一位年轻妈妈悲怆的喊声撕裂了春夜的平静,她冲进路边一家诊所哭喊着求救,诊所工作人员见状立刻随她跑出去查看并开始急救。
患儿是一名1岁半幼童,因晚饭呛食馒头引发窒息,严重的梗阻让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瞬间陷入危险之中。家属慌忙抱起孩子就送往附近诊所。正当诊所护士施救未果、家属几近绝望之际,正在跳舞的渔具店老板娘突然想起正在店里叙旧的朋友就是人民医院的医生,她立即跑去呼喊朋友武善波。武善波没有丝毫犹豫,箭步出门上前查看,只见孩子四肢瘫软、嘴唇发绀、面色青紫、已经没有意识。
不容多想,他干净利落地接过孩子,稳稳地站定,双手环扣住孩子的上腹部,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连续冲击精准施救。施压约20-30次后,孩子“哇”的一声响亮啼哭,生命通道豁然贯通,围观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救过来了!”
监控画面中,几近崩溃的幼童奶奶和妈妈在幼童恢复意识后,突然双膝跪地向武善波致谢,被眼疾手快的武善波一把拽起,“别,不要这样,使不得!你们快带孩子再去医院检查一下。”
“他救的不只是孩子,是救了我们全家啊,一定要好好表扬!”幼童奶奶傅女士激动地说。
“太后怕了,我承受不了失去他…要不是武大夫恰好在现场,后果真的不敢想!”提起那晚的经历,获救幼童的母亲刘女士双眼泛红,声音哽咽。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救命恩人是诸城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武善波。几天后,家属携“医者仁心,见义勇为”的锦旗专程到医院致谢。
面对感激和赞誉,不善言谈的武善波有些不好意思:“任何一位医生遇到这种事都会施以援手的,这是医者本分,无论何时何地,守护生命都是我们的天职。”
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约90%的病例发生在4岁以下的低龄儿童,一旦发生窒息,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症状较轻时孩子会频繁呛咳,难以出声,呼吸变得困难,面色和口唇逐渐青紫;症状严重时,可能瞬间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跳骤停,生命危在旦夕。如遇儿童不慎吸入异物,家长务必冷静下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立刻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把握住抢救时机。
这场街头急救不仅彰显个体医者的职业素养,更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武善波医生的善举,正是无数医者们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医者仁心从诊室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构建起守护生命的立体防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诸城市人民医院每年组织院内、院外线下应急救护培训100余次,线上急救科普宣传100余次,连续多年深入社区、学校、单位开展公益活动,累计教授超10万人次掌握急救技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健康中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