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从养殖到加工,鲟鱼产业的“增值”密码

2025-04-14 17:08: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晓雨 王莹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王莹 潍坊报道

  近日“全球六成鱼子酱产自中国”的热搜话题,让鱼子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新特产”。实际上,这里的“中国”,范围可能要缩小到地处鲁中山区、沂山北麓的临朐县。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告诉记者,“临朐一年稳定供应600吨带卵鲟鱼,能生产鱼子酱80吨。如果全部出口,可以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9%。”

  一个山区县为何会产这么多的鱼子酱?

  鱼子酱出自鲟鱼之身。据了解,临朐发展鲟鱼养殖已有20多年时间,养殖的品种有史氏鲟、西伯利亚鲟等,孵化鲟鱼苗、养殖成品鱼等技术非常成熟,特别是孵化鲟鱼苗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临朐县共有187户渔业养殖户,144户聚集在冶源水库下游的弥河两岸。其中,位于冶源街道的就有118户,且基本从事鲟鱼养殖。

  在冶源街道徐家王舍村浩润淡水鱼养殖场,负责人徐建告诉记者,他家现有5000多条带卵鲟鱼。如果一条50斤左右的鲟鱼,作为带卵鲟鱼卖,每斤能卖60多元,一条鱼是3000多元;100斤左右重的鲟鱼,每斤能卖100元,一条鱼是10000元。

  一条鱼能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在多数人的眼中这已经很划算了,但徐建却不这样认为。在徐建看来,鲟鱼生长周期较慢,一条雌鱼从幼鱼到成熟带卵,大约需要喂养四五年的时间;长到四五十斤以上,则需要六七年时间。

  “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带鱼子酱的鲟鱼还被当作鱼肉卖,有点太不划算。”徐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条50斤左右重的带卵鲟鱼,能采集6斤左右的鱼子酱,市场上的普通鲟鱼鱼子酱一斤能卖到1500元左右,仅鱼子酱就能卖到9000元,价值是卖鱼价格的3倍。且不包含鱼肉、鱼筋等的价值。”

  面对产业链附加值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现状,临朐县积极谋划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和品牌打造,推动鲟鱼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跨越,全力构建十亿级全产业链生态。修编《临朐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推行“地下水取水+冶源水库生态补水”综合用水模式,为渔业养殖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临朐合力攻坚“培育千万条级别的鲟鱼、虹鳟鱼梯次养殖体系”“构建高端鱼子酱、鲟鱼肉制品、虹鳟鱼代养、三文鱼肉制品四大产业板块”两大目标任务,加快推动相关产业迈向中高端迈进。鼓励引导食品加工企业、渔业养殖企业、渔业养殖大户等上设备、上项目,加强补链延链强链。

  如今,山东尊润圣罗捷食品有限公司布局鱼子酱产业,年产量超2吨;徐建也即将开工建设占地1200平方米的水产加工车间,预计鱼肉、鱼子酱年综合加工能力达200吨……此外,临朐还规划建设4个鱼子酱十万级标准净化加工车间,届时年产能可达100吨,推动鱼子酱加工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此外,临朐积极推动申请“冷水鱼”地理标志认证,强化品牌保障;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合作,推动建设鱼子酱产品研发中心、三文鱼陆生海养技术示范基地、杂交鲟鱼繁育实践基地等研发平台,强化科技保障。定期组织开展临朐县冷水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并邀请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的专家传授经验,结合临朐实际,专家们对国内外冷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工厂化循环水技术模式、标准化园区建设以及发展规划定位进行了剖析和指导。

  “下一步临朐县将借力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的人才、智力优势,强化政产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当地的鲟鱼产品和鱼子酱更便捷地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让鲟鱼产业真正实现从绿色养殖到精深加工,从品牌打造到产业融合,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亿级产业生态链,共同推动临朐县特色冷水鱼强县建设。”魏淑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