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着眼“用、护、管”做活水文章

2025-04-08 15:53: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健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一河一岸皆风景,一点一滴生态情。刚刚过去的中国水周,潍坊昌邑市在潍河沿岸开展“水生态保护志愿行动”,志愿者们身穿红马夹,手持工具,满怀热情的沿着河岸清理各类垃圾杂物,以实际行动改善河流周边环境,同时开展巡河活动,查找存在安全隐患的薄弱点和险工段,积极献言献策,参与制定整治方案,及时消除隐患。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用好水资源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昌邑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精打细算用水、科学施策护水、从严从细严管水”,走出了水资源管理“三位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开春一渠水,秋收万石粮。

  春灌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农田能否“喝好喝饱”,关乎全年的粮食收成。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潍坊昌邑春灌工作全面展开,精准放水为春灌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自3月18日开始,昌邑市峡山灌区开始春灌放水工作,计划放水量2000余万方,灌溉面积15万亩,预计4月20日前,完成春灌任务,惠及龙池镇、卜庄镇等乡镇。”昌邑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新波说。

  在位于奎聚街道的昌邑市十字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田地里,一台移动式绞盘式灌溉机正在进行喷灌作业,为小麦生长补给“养分”。据合作社负责人王富升介绍,合作社共有4700余亩土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为了解决灌溉难题,合作社购置了绞盘式灌溉机等农机设备,仅需根据土地面积和土壤墒情,通过软管供水,便可实现24小时沿着预定的作业路线自主作业,一次性可浇灌农田面积达25亩,不仅大大节省了浇灌时间,而且较原来的大水漫灌节水率可达40%。

  为农业丰收注入“源头活水”。昌邑市“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旱情形势,结合土壤墒情、农作物种植面积、水源状况、用水权分配等4大要素,精准测算各区域灌溉用水量,及时制定春灌用水计划,合理分配农业灌溉水源,确保50万亩耕地春灌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明确峡山水库昌邑灌区农业灌溉用水1900万立方米,申明亭扬水站灌区农业灌溉用水190万立方米,井灌区灌溉用水3000万立方米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硬支撑”。昌邑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持续健全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完善末级渠系配套工程,集中力量开展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渠道清淤15公里,维护渠道建筑物、管理房8处,护坡6处,检修机井600眼,铺设输水管道1900米,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全面畅通灌溉渠道“毛细血管”,大幅提升渠道输水效率。

  科学施策“护好”水资源

  探索灌区现代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模式,昌邑在青阜农业综合体探索建立“灌区灌溉所+公司”的管理模式,试点区土地亩均年可节水16.7立方米,粮食亩产年均可提高5%以上;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废水经过“微电解芬顿+生化处理+超滤+反渗透”等多级处理,达到“优质优用、低质低用”,实现生产用水80%由排出的废水“再生”而来,日可减少新水使用800吨……

  昌邑市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全面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持续拧紧用水阀。

  创新体制机制,切实用好水资源。昌邑市全面规范“总量控制+改革创新”“优化配置+循环利用”的硬手段管理,切实利用好水资源。严守用水总量在1.73亿立方米以内,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动用水方式深刻转变。

  实施节约战略,节约利用水资源。昌邑市全面采取“农业+工业+生活”的硬措施方法,践行“节水就是开源、节水就是增效、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降损”理念,加快实施峡山水库昌邑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省级灌区试点,大力发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持续推动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淘汰高耗水工艺,提高污废水处理回用量,减少企业园区污水排放,其中潍坊信环再生水有限公司2024年累计供中水近292万立方米。加快推进供水设施建设改造,改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和村内管网50余千米,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水质。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推广普及水效标识和节水型用水器具。

  2024年,昌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7%。

  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在昌邑市智慧河湖中心应急指挥平台大屏上,各河道点位实时监控清晰可见。工作人员介绍,指挥平台接入191个视频监控点位和在线监测点位,对潍河水质和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实时视频监控和在线数据监管,以实现对水质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潍水长流蔚碧天是昌邑市推行河湖长制,改善水环境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多措并举抓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用水、管水效率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管好水,守护河湖安澜。昌邑市累计投入8.28亿元进行河道综合治理,通过复堤、培厚加高堤防、治理护坡等措施,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潍河昌邑段两岸禁养区内的442家养殖场、河道50年一遇洪水位线以下的60余处民房和一个整建制村庄、入海口的357处渔业养殖大棚和7000平方米妨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全部完成关闭清除。建立“河长+检察长+生态警长+民间湖长+河流保洁专管员”的河湖长效管理体系,配备民间河长120名、河湖检察长2名、生态警长10名、巾帼河长20名、河湖巡查保洁专管员251名,累计巡河16.8万余人次。

  强化涉水企业监管,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昌邑市为积累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经验,探索建立取用水信用体系,创新出台《水利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试行)》,强化水利领域信用监管,促进水利行业领域诚实守信;实施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聘用第三方采用“取退水倒排机制”,打击违规取用水行为,维持良好用水秩序;在核查登记、整改提升该市737个取水工程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维护,投资256万元安装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系统242台(套),实现取水户取水情况实时监测,严格管理取用水全流程。

  监测数据显示,该市最靠近潍河入海口的金口国控水质检测断面,水质指数常年位于全潍坊市国控水质断面第一位,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