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当北斗卫星的轨迹仍在天际若隐若现,潍坊昌邑市麦田已传来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嗡鸣;手机轻轻一点,青阜农业综合体3000多亩土地就能实现水肥一体,自动喷淋;峡山灌区开闸放水,汩汩清水正通过地下管网注入干渴的田垄,让农田“喝好喝饱”,为春耕春种保驾护航……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春天里的紧迫感,既蕴藏于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的自然征候之中,更体现在社会实践意义上的开启新奋斗、创造新成果里。为此,昌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农时,早谋划、早行动,全力以赴推动春耕、春播、春管、春灌,为新一年的粮食丰收开一个好头,打一个好样,奠定一个好基础。
良田沃野绘“姜”来——农资农机助春耕
农事催人忙,春播千野绿。眼下,天气晴朗,气温稳步上升,正是生姜种植的好时节。在围子街道一处农田,经过前期的翻土、杀虫、起垄、搭棚,生姜正式进入种植阶段,田间地头一幅生机盎然的春种图景。
“种姜是有讲究的,现在正是种姜的最佳时期。播种前要打好姜沟,施足基肥,沟的深度28-30厘米,株距保持20-25厘米,行距65-70厘米,控制好栽种深度、表面覆盖泥土量,这样长出来的生姜个头才大,产量也就高。”农户姜远介绍道。
大姜承载着人民的希望。昌邑市生姜连续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余万亩,共有225个专业合作社和2.1万户农户从事大姜种植,生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
政策给力,农民干劲足,春耕热浪席卷南北,丰收底气更稳。连日来,昌邑市把握农时春意,坚持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积极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中,从大姜、土豆种植到果园管理,从施肥追肥到物资储备,广大农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耕地面积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藏粮于地”要看地力,肥力就是地力。昌邑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入村到户,对各乡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同时持续加大对农资市场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力度,强化农资下乡“忽悠团”、游走商贩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农资领域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业户160余户,检查农资产品620批次,发放宣传材料320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机是种田的重要保障。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施肥设备等高科技农机具也被广泛应用于春耕生产中。该市统筹协调农机供应商购进春耕生产所需的各类农机具8000余台(套),农机配件20余万件,组织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检修各类农机具9000余台(套),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示范推广集起垄、施肥、播种、覆膜于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管道式、卷扬式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无人机喷药、自走式机械喷药等高效植保技术。
2025年,昌邑市已储备主要农作物种子、化肥等各类农资10万吨,预计投入农机具1.2万台(套)以上,全力以赴打好春耕备播“主动仗”。
北斗导航织经纬——智慧春管护青禾
春分麦起身。在昌邑市广袤田野上,冬小麦在暖阳中舒展着翠绿的身姿。
“嗡嗡……”随着螺旋桨划破晨光,一架植保无人机轻盈升空。3月24日一早,在饮马镇的一处麦田里,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正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茎基腐病、纹枯病等作业。
“植保无人机会按照我们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喷洒,喷药完成后自动检测返航,工作人员只需在地头装好药即可,整个过程快捷高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现代农业机械已经成了种粮的好帮手。无人机会沿着设定航线在田间穿梭施肥,一亩田一两分钟即可完成。”机手小李说。
除了采用农业机械助力高效田管作业外,聚焦春管春播各重点环节,昌邑积极响应省、潍坊市开展的“智汇春耕行动”“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成立5个农技小组,分赴该市10个乡镇生产一线,指导种粮农户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做好农技培训,确保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当前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麦田的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情况,搞好早春镇压、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倒春寒。”在围子街道于家郜村的一处农田里,农技人员提醒农户,麦田管理要结合不同地块的苗情墒情和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特点,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确保稳产丰产。农技人员讲得细致,种粮农民听得明白。
“2025年春节刚过,技术员们就下到田间,为大家科普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以及施肥技巧,讲得明明白白,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种田的新本事。”该村村民于大爷说。
昌邑市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链条服务的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同时,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指导落实田间管理和单产提升关键技术,让农民种粮更省心省力。春节后,昌邑市及时启动冬春农民大培训活动,邀请相关农业专家举办6次田间技能培训、开展2次政策宣讲行动、组织5次科技下乡活动、安排9次进村入户指导。
碧水涓涓解田渴——润土无声护粮安
开春一渠水,秋收万石粮。春灌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农田能否“喝好喝饱”,关乎全年的粮食收成。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潍坊昌邑春耕春灌工作全面展开,精准放水为春灌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自3月18日开始,昌邑市峡山灌区开始春灌放水工作,计划放水量2000余万方,灌溉面积15万亩,预计4月20日前,完成春灌任务,惠及龙池镇、卜庄镇等乡镇。”昌邑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新波说。
在位于奎聚街道的昌邑市十字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田地里,一台移动式绞盘式喷灌机正在进行喷灌作业,为小麦生长补给“养分”。据合作社负责人王富升介绍,合作社共有4700余亩土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为了解决灌溉难题,合作社购置了绞盘式喷灌机等农机设备,仅需根据土地面积和土壤墒情,通过软管供水,便可实现24小时沿着预定的作业路线自主作业,一次性可浇灌农田面积达25亩,不仅大大节省了浇灌时间,而且较原来的大水漫灌节水率可达40%。
为农业丰收注入“源头活水”。昌邑市“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联合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旱情形势,结合土壤墒情、农作物种植面积、水源状况、用水权分配等4大要素,精准测算各区域灌溉用水量,及时制定春灌用水计划,合理分配农业灌溉水源,确保50万亩耕地春灌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明确峡山水库昌邑灌区农业灌溉用水1900万立方米,申明亭扬水站灌区农业灌溉用水190万立方米,井灌区灌溉用水3000万立方米。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硬支撑”。昌邑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持续健全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完善末级渠系配套工程,集中力量开展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渠道清淤15公里,维护渠道建筑物、管理房8处,护坡6处,检修机井600眼,铺设输水管道1900米,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全面畅通灌溉渠道“毛细血管”,大幅提升渠道输水效率。
返回潍坊大众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