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清新雅饬,诗意无尘,不仅承载着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更寄托着对清廉的崇高期许。《诗经·大雅·大明》有言“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后汉书·班固传》亦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之语。清明,万物复苏,清明洁净,既是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也是对政治清明、个人清白的追求。
古往今来,“清正廉明”便是官员的座右铭,“观人品格,先察贪廉”,“廉洁”早已成为品鉴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成语如陶母退鲊、胡家清白,以及《了凡四训》的“各当砥砺名节,以清廉自誓”,无不流露出祖辈先贤对后代清廉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清明时节既是廉洁自律、防治“四风”的关键节点,也是追思怀远、修身齐家的重要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公序良俗,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摒弃陋习,文明祭祀。在祭奠先人,面对长眠地下的祖先和那些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先烈的时候,更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初心是不是一直洁净无瑕?自己的思想是否一直胸怀坦荡、问心无愧?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悖于先祖先烈清廉的期望?
清明时节更是一次庄重的灵魂洗礼,在面对各种“被围猎”和“意难平”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什么才是人生应有的追求?面对义利选择应该何去何从?个人的价值后人会有怎样的评价?一声声扪心自问,宛如一声声警钟,不断教育自己、告诫自己、激励自己。在岁月更迭中,最令人感怀和追思的恰恰是清澈的人生和无私的奉献。
“祭扫黄昏雨,清明宁康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不负先烈清廉嘱托,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自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清廉的政风带动清明的社风民风。唯有如此,才是对先辈先祖、先贤先烈最好的纪念和告慰。返回潍坊大众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