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雪艺 通讯员 孙夕光 刘刚 潍坊报道
江河眷顾奋楫者,星光不负赶路人。
2024年,是潍坊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焦“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做强“防”和“救”两篇文章,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和指挥保障三大板块协同发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答卷”显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
标本兼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安全是底线,是红线,只有筑牢底线、守住红线,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党建赋能,聚焦企业末端安全管理,融合推进“风险防控党员岗”“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把最不放心的事交给最放心的人、把最危险的岗位打造成最安全的岗位,从源头上把牢安全关。覆盖企业4136家,筛选高风险岗位14341个,设定党员岗11497个,创建安全生产标杆党支部(小组)1177个,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动、全员参与的浓厚安全发展氛围。机制创新,出台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9条措施,积极探索“安全应急+双招双引+排忧解难+为企业找订单”模式,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出台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12条履职措施,实施安全生产“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动实现企业全员安全始终在状态。政策扶持,推动昌邑下营化工产业园、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临朐化工产业园、寿光侯镇化工产业园4个化工园区,成功申报重大风险防控项目(全省17个)。加大非煤矿山风险防控建设资金投入,支持3家正常生产地下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智能化监管基础得到夯实。素质提升,定期组织“一月一主题”活动,每月选取1个县市区、确定1个特色主题,会同相关部门和企业对高风险区域、关键环节进行研判交流,重点布防、单点突破。常态化开展“安全主题沙龙”、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系列活动,推动互学互鉴、取长补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打造全媒体矩阵,“立体化”推进大安全大应急宣传,获评6月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隐患治理,聚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等“八大行动”,深化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四项整治”,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粉尘涉爆帮扶指导等专项检查,深挖问题隐患,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共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4610个,挂牌督办213个。打非治违,常态化开展安全“敲门行动”,发挥社区(村)干部、网格员等关键人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参与,走村入户、敲门进院,采取明查暗访、突击夜查、联合检查、镇街异地互查等方式,利用视频监控、用电监控、无人机巡查、高空瞭望等智能安防科技手段,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储存、经营行为,先后共检查6546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0293项,立案查处1504家次。推进执法+普法,参加全省应急管理执法技能竞赛,获评团体一等奖,参加第五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问题导向,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是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在‘专’上想办法、在‘防’上下功夫、在‘减’上做文章、在‘救’上求实效。”为此,潍坊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森林防灭火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制定印发《森林防灭火28条具体工作措施》,推动实施森林防灭火工作12条创新举措,加快建设重点林山围网、蓄水上山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火险因子综合监测设备”19套,分布在5个重点县市林山关键部位,极大提升综合监测和协同效率。编制《中大型无人机应急救援科目操作规范》,填补国内空白。依托城市大脑,整合全市信息资源,创新打造森林防灭火应用场景。在重点林山建设6座无人机机场,并配备中型侦查巡护无人机,属全省首创。建设10座防灭火专用高空瞭望系统,实现重点林山火险实时监测和线上指挥调度。同时,加强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和装备前置,提升应急救援和救灾能力。健全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成功应对台风“格美”和10轮次强降雨,组织矿山企业停产撤人120余家次、2100余人次,组织山洪村、地质灾害点、风暴潮影响区转移避险3200余人次,做到应转必转、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在此基础上,推动巨灾防范工程实施,推进滨海300米钻井工程,用于预警测震监测,完成5个地面测震、3个深井测震改造升级。参加全省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技能大赛,获评团体一等奖。此外,加强各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化工园区地震应急演练和化工企业设备设施抗震设防专项检查。创新《应急广播信息发布机制》,明确11部门单位发布主体,完善沟通协作、发布流程等功能要素,建设应急广播终端9882个,自然村终端覆盖率达到83%。及时发出《清雪除冰倡议书》,全市上下“以雪为令、闻雪而动”,实现“下雪不积雪、大雪不成灾、安全不出事”目标。参加全省灾情报送工作竞赛,获评团体一等奖。
平战融合,开辟应急救援战线
“平时智能预警、处置闭环,战时才能迅速转化、高效处置。”据介绍,近年来,潍坊市应急管理局建强应急指挥体系,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值守工作机制,明确带班领导、值班长、值班员和值守保障岗、技术保障岗、震情值班岗、车辆保障岗,以及沂山航空护林站带班领导、值班员和飞行员等应急值守全链条岗位职责。建设卫星地面站1处、移动基站2处,建成370MHz固定基站54个、配备手持终端1800余部。随机开展“联动一体化”应急指挥实战演练,集成指挥车、通讯车、无人机、卫星电话、单兵通讯装备,实时接入复杂地形和不同天气条件、“三断”等情况下现场图像、气象、交通等信息,稳定保持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处置各单元实时联动,实现突发事件“预研-响应-指挥-决策-总结”联动一体化,提升30分钟“可视化”应急指挥工作质量。建强物资装备体系,高标准建设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存库,配备价值2000余万元的森林火灾扑救、危化品事故处置、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绳索和水域救援等类别通用保障物资和专业应急救援装备,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配备应急机动路面、破拆机器人、专业救援船艇等各类灾害救援装备66种1095台(套)。创新打造应急安全产业联盟,建设市、县、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80座,实物储备各类救灾和应急物资1262种、2154万件(套),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在全省率先完成保障4万人转移安置国家标准。高标准建设298处应急避难场所和572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可保障99.6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潍坊市68个工业产品入选应急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业产品目录,占全省五分之一,其中,活动板房和应急食品属首次纳入。建强救援队伍体系,出台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8条措施,支持建设高素质应急救援队伍。选强培育5支省级救援队伍、31支市级救援队伍,16个县市区全部组建不低于300人的应急常备队。全市共建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54支、2.1万人,初步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救援体系。国庆前夕,组织多支航空救援、低空救援、地面救援力量,在沂山林场成功举办“使命—2024”航空应急多灾种救援专项训练,为科学应对处置各类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作出积极探索。建强基层应急体系,实施“潍民应急、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体验、互动、宣讲等不同形式的十大实践活动,462所中小学校、老年大学共计77910名青少年和老年人参与“一老一小”应急能力提升;“应急物资体验周”期间,家庭应急物资进入321家重点商场、超市;中日韩博览会、鲁台会、风筝会等重点时期,组织社会救援队伍18103人次到各大商圈、活动场所前置驻勤。设立711个社区安全应急消防救援站,成功打造“1分钟出动、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快速应急响应救援圈。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下一步,潍坊市应急管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强化自然灾害防治,全要素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坚决守牢安全发展生命线,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和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关键环节,开展专业化排查和穿透式检查,深化隐患排查整治,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推进安全生产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深化“风险防控党员岗”建设,抓实一线岗位安全管理,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同时,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不断提高森林火灾、低温雨雪冷冻、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救能力和水平,全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健全完善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加强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加强巡查检查,严格用火审批和野外火源管控,持续提升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此外,不断健全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谋划推动潍坊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体验基地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着力强化应急准备,确保遇有突发情况及时响应、有力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