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2024-08-07 06:00:00 来源:  作者: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8月7日8时9分

我们迎来秋天第一个节气

立秋

立秋虽然到了

但暑气一时难消

此时还处在“三伏天”期间

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

因此有民谚说

立秋反比大暑热

中午前后似烤火

立秋物候

古代

人们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民俗

贴秋膘

  “爱吃肉的人,终于有了天经地义的理由。”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谓“以肉贴膘”。

晒秋

  “来看看粮食作物的大型浴光现场。”

  “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啃秋

  “留给西瓜的时间不多了。”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们会买西瓜回家,众人围在一起品尝。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那时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立秋养生

  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着重养阴补虚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古诗词中的立秋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立秋到,一年亦已过半

春种秋收,应时而动

愿夏天所有的遗憾

都是秋天惊喜的铺垫

  文案:李晓芹

  图片来源:孙树宝、付明皓、徐昕鑫、赵嵩、王平、李炳泉、张泽森、视觉中国等,本文所有摄影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转载时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