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坊子“非遗”再现百年历史,文化唤醒城市发展活力

2022-06-02 14:5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潘婷

  “东亚文化之都”是文化和旅游部落实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共识的重要成果,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是一块含金量很足、影响力很大的国家级官方品牌,对于潍坊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开放具有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潍坊市坊子区文化历史悠久、“非遗”资源深厚,勤劳智慧的先人在潍、虞流域这片热土上前赴后继,以荜路蓝缕的开拓精种,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明,饱含着“东亚文化”独特内涵,充分体现着潍坊中华文化风貌和东亚文化传统,是“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的宝贵文化财富。

  近几年,坊子区文旅局大力开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挖掘、整合非遗资源,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方搭建“非遗”展示平台,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文化与城市共生,助力“非遗”文化向更深、更广处交流,让潍坊坊子的文化更有回响,让“非遗”之花充分展现“东亚文化”魅力,激发、唤醒城市发展活力。

  坊子区自2009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来,先后陆续挖掘、整理并公布了7批区级非遗名录,共计59项,已进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共14项。2021年11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知,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区非遗项目《杞国的故事》列入其中。区级传承人5批共计83人(截止2021年底有5人传承人去世),市级传承人7人。区级传习所已公布3批共计21处,达到市级传习所标准的共三处(红木嵌银髹漆技艺综合传习中心、九龙民间文化传习中心,杞国的故事传习所)。区级公布2批示范点达到标准的共17处。被省文化厅公布为县及县以下示范点的3处,分别是风筝文化馆、黄旗堡街道城里小学和潍坊红色记忆博物馆。

  2021年10月29日坊子区政府公布了第7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坊子老街原芝原味·小磨香油制作技艺、吴氏高粱烧制作技艺、虞河面塑、琉璃镌刻、刘氏烫伤膏、中医阴阳平衡疗法、九章算筹·珠心算。

  2021年 11月 10日坊子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区级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是:崔成才、吴夕文、胡海燕、曹洪富、王旭升、刘靖华、袁延广、李艳美、王振艳。

  2021年,坊子区文旅局还将继续开展“坊子区第八批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创新性制定出台《坊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坊子区传承人考核办法》,助力坊子“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走深走实,让“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传统技艺,而是随处可见的身边美好、文化之花。

  坊子区将以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发展契机,清晰明确“地方”定位,精准挖掘本地亮点文化和“东亚文化”元素,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走”出去,以“文”为媒、以“文”兴城,用多彩文化产业不断唤醒、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推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做深做透“文化+”文章,将“东亚文化”品牌做强做大,充分展示我区的百年文化城市魅力,为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增光添彩。(通讯员 董晓香 毛雅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