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08:59:00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高温时节正是用电高峰期,对于国网青州市供电公司配电运维班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段时期也是最忙最累的时候,还好如今使用的巡视工具已经“更新换代”,他们不再需要到高温的电缆井中作业,而且用的时间也节省了一半以上。这些都归功于他们的班长郭红军,为了让同事们工作起来更舒适,他已经研究了多项装置及工具。
不用下井,用手机就能查看电缆井内情况
8月18日,记者见到郭红军时,他和同事正在外面检查环网柜。作为国网青州市供电公司配电运维班的班长,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城区主线路的供电、运行、维护等。
检查完环网柜后,郭红军和同事用铁棍打开旁边路面上的一个电缆井,准备查看井内电缆线的情况。郭红军从工具包里拿出一根长约20厘米的杆子,稍微一拉,杆子就变长了,随后,他又从包里拿出一个银白色的长方体盒子安装在杆子的一端,把安装好的工具递给同事后,郭红军就站在电缆井旁边看起手机来。
“那个盒子上有三个小孔,一个可以发射红外线,用来检测电缆线的温度,还有一个是摄像头,用来拍摄井内的景象,还有一个是用来照明用的。”郭红军向记者解释说,用这套巡视工具,只要把铁盒通过伸缩杆放到电缆井中,井中的景象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看得一清二楚,省去了下井的麻烦。
为减轻同事们的辛苦,研究各种实用工具
郭红军说,在没有这套巡视工具之前,他们打开一个电缆井后,需要先通风15分钟,然后工作人员再下到井里对每条电缆线挨个进行检查,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0分钟,目前城区大约有2000多个电缆井,每次检查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高温季节里,检查完一个电缆井,每个人身上的工作服都得湿一遍。
从1995年开始,郭红军就一直在供电系统工作,在成为配电运维班班长之前,他干了17年电气试验,换岗之后,他对电缆井巡查人员的辛苦体会得更加真切,为了减轻工作强度,他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办法,人可以不用下井,就能知道井里的情况。“上班时间我得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研究就只能放到下班后,这套工具现在看着挺简单,但当时研究的时候可是费了不少工夫。”回忆起当时研究这套工具时的情景,郭红军笑着说,那时的他有点“走火入魔”,有时候晚上半睡半醒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他马上就能爬起来,赶紧记下来,就怕第二天就忘了。
主持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郭红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与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供配电设配运行维修等有关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他进行发明设计时的“帮手”,而在他的抽屉里是各式各样的钳子、螺丝刀、电线等工具。“我下了班就待在办公室里研究,这张办公桌就是我平时的试验台。”郭红军说,搞这些发明创造,虽然是为了工作起来更加方便,但实际上已成了他的一种爱好。
郭红军主持和参与的《高压断路器储能弹簧拆装工具》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环网柜电缆终端头测温装置》《一种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补油器》等多个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他平时的一些技术改造,也为企业大大节省了费用。
郭红军最近正忙着改造一款他已申请专利的夏季安全帽,“第一个版本的安全帽我已经设计完成了,戴上之后,帽子里会有凉风吹过。”郭红军笑着说,他的这些发明设计,初衷都很简单,就是为了让电网的工作人员工作起来能够方便一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