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婚姻慎对离婚
婚姻中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处理和化解。有业内人士表示,“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
“婚姻中的问题处理是非常有讲究的,可以尝试去网络甚至通过学校开设专门的婚姻家庭课堂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汤晓明说,“如我们的文化非常讲究‘面子’,如果一方尤其是女方在家庭中的收入要高一些的话,要注意另一方的心理感受,不能表现太强势,‘咄咄逼人’,否则另一方就可能会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如果率性而为的话,长期累积,就会危及到婚姻关系的维持。”
“婚姻不仅关系到个人,更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安排。”于海建议,“这不但需要婚姻双方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对社会义务、责任有深刻的认知,而且要建立社会救疗机制,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网络,把引导问题家庭参与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
目前,兰州、上海已在试点“离婚劝和”机制,“婚姻家庭咨询师”也已在多个城市开展业务,这都是婚姻家庭社会救疗的有力探索。
而法律救济也是社会救疗的重要途径。汤晓明建议,婚姻法要进一步加强对弱势方以及无过错方的权益保护,如明确对无过错方的财产及子女抚养等问题上的偏向救济,变模糊的标准为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同时,要加强法院甚至考虑律师对家庭财产的调查权益,避免家庭共同财产被转移的情况,为无过错方提供必要的权益保护。这样,离婚成本的提高不但会使离婚不那么轻率,而且会使结婚也变得更慎重。
冯上斌 姚玉洁
情何以堪路漫漫
近来吸引眼球与生活相关的新闻有两高:高涨不下的CPI和离婚率。而离婚率尤甚,已连续7年递增。
“家和万事兴”,现在家庭却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爱火正烈的中青年人,亲手熄灭了爱情之火。
情何以堪?
网上,有关青少年的“门”层开不穷,连吻门、摸胸门、天台淫乱门、教室亲热门等,让人瞠目结舌。遥想我们当年,因穷乡僻壤,男女之交如关设大防,课桌三八线,老死不相往来,学校还三令五申,要求交往公开化,不许早恋,若有过密行为,开除校籍,严惩不贷。那时对女同学都不敢直视,即便互相“有点”心仪,也是对着背影偷瞄一眼。所以,当恋爱结婚时,把两性关系视为分外神圣不容亵渎。
现在的青年结婚,必要车子、房子、钻戒“三大件”,缺少则是“裸婚”。我当年与妻结婚,只买了件梳妆台,结婚当天还穿的旧衣,因部队执勤任务紧张,婚假太短,只是亲朋好友相招一起,家中聚餐,花费不过几百元。若比较裸婚标准,我们则是“贫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