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医院,任慧坤(左)做完骨髓抽取检查后趴在妈妈怀里(2011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张建俊(右)在门诊楼排椅上吃晚餐:一包方便面、一个馒头,他的侄女睡在旁边(2010年11月22日摄)。 2010年11月9日,内蒙古的张建英和弟弟张建俊带着自己13岁的女儿来北京看病,他女儿终日嗜睡、全身无力。在北京一家医院,张建英凌晨开始排队,连排两天只挂上一个普通号,医生给孩子做了检查和化验,化验结果7天后才能拿到。来自农村的张建英手头不富裕,在北京每天的开销他都要精打细算。为了省钱,他们三人有时住50元一天的小旅馆,有时就在医院的急诊室将就一宿。几天来,方便面是他们的主食,想改善伙食时就买点烙饼,三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30至50元。几天后,化验结果拿到了,张建英再次在凌晨1点开始排队挂号,但仍然只挂上了普通号。医生开了一瓶300多元的药。看着昏睡的孩子,张建英说,治好孩子的病是最大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11月23日凌晨,张建英的女儿在医院急诊楼的地板上过夜,她的父亲和叔叔在门诊楼外排队挂号,当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摄氏度(2010年11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11月23日早晨5点半左右,张建俊(右一)、张建英(右二)在医院外排队等待开门挂号。他们凌晨一点就开始在这里排队(2010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