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源于超范围使用
网络语言够“雷”人,也够流行,但是关于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一直争议不断。
黄集伟认为“语言是活的东西,所谓‘规范’是要看语境的。政府文件当然应该规范,外交文案当然应该规范,但就现实生活而言,它一定是生机勃勃鱼龙混杂风尘仆仆的。”“公文里如果出现‘哇噻’,那就太离谱了 ”,“但很多网络语词历经时间淘洗,已广为人知,相对固化,比如‘PK’、‘粉丝’,基本是妇孺皆知,已经被广泛使用。”
刁晏斌表示,很多争议源于“不当的超范围使用,也就是把网络语言用于网络交际之外。如果我们能够加强教育引导,并且区别对待不同可接受度和流通度的网络词语,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据悉,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网络词汇并未收录,原因是“不符合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而由语言学家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早在2001年就面世了,由网络落实到纸面,网络新词显示出“正规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