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中发现烟道和通气孔,或许它们是用来居住和生产的。
崖墓这种墓葬形式在四川地区广泛存在,并不稀奇,但奇怪的是,洪雅发掘过汉代至明代的古墓,即便是被盗,也都曾出土过文物,而唯独虱子坝的洞穴里找不到一点汉崖墓里常能找到的人体遗骨以及陶制陪葬品。
而且,这些通气孔和烟道并不是直上直下的圆柱形而是下大上小的圆锥形,抬头望去的确是通着的,这是不是古人在利用这种特殊的构造达到排烟的效果呢?
为了证实这种推断,考察队让当地村民找来柴禾,在洞里火塘的位置点起了火堆。果然随着火苗越来越旺,烟雾也升腾起来,但是很快就通过烟道迅速排到洞外。
现在很多证据都证明了这些神奇的崖洞并不是想象中的崖墓,反而很有可能是用来居住或者是生产的。
可又是谁能在这茫茫林海中筑建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果不是崖墓,那它会是做什么用的。专家认为一定是人居洞穴,那会是什么人在此居住呢?
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如此大规模的洞穴到底是何人开凿的呢?
这时,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猜测,认为是秦代屯兵用的兵坑。从地图上看虱子坝的位置,虱子坝所处的高山峻岭的确构成了洪雅和雅安的天然屏障,雅安就是古时候的羌人领地,今天,那里成为羌族的聚集地。当地人也说洪雅曾经出现过兵坑,这里也许就是其中的一处。
从地势的显著位置来看是有这个可能性,可是这个说法却在随后的勘察中被否定,专家在对凿痕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后,发现洞穴开凿的年代可能不是很早,估计在明清左右。
今年84岁的车治明一辈子生活在虱子坝,是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老人不认识字但却保留了一本祖辈传下来的家谱。这本车氏家谱上记载,这个家族是清光绪年间从湖北移民到虱子坝,但却没有任何关于洞穴的记载。
虱子坝主要有车姓和赵姓两个大姓,当地人介绍这里都是清代从湖北来的移民。看来,现在虱子坝的人不是洞穴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说这些洞穴的开凿时间最晚应该在清光绪年以前。
记者来到了洪雅县政府的县志办公室,希望能够找到一丝线索。但是,翻阅了所有县志,都没有任何关于虱子坝洞穴的文字。
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这些如此大规模的洞穴到底是何人开凿的呢?
洞穴可能是供人避难的临时住所,谜团破解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马继贤2004就开始研究虱子坝洞穴的种种未解之谜,以前也曾认为是东汉崖墓,但是,近几年他越来越对这个结果产生怀疑,终于,在文史中一段描写成都郊区新津县历史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据记载,明末清初,四川爆发了长达20余年的战乱,与此同时,瘟疫地震几次大规模的灾害又接踵而至,四川人口锐减。为了避难,成都郊区新津县的一部分人来到虱子坝的深山密林中,当时金属工具的使用已经很成熟,因此开凿这样一个山洞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为了防御野兽攻击,他们把洞口设计得很小。洞内只有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比如烟道、火塘和通气孔,以此作为临时住所。
到了清初期,政府鼓励外省的人口移民四川,移民的人口以湖南、湖北居多,这两个省在清代被称为湖广,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光绪年间,来自湖北的一部分移民来到虱子坝成了这里今天的主人,因此也就不会知道以前那段短暂的历史。
当然这都是每个专家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讲出的一个合理的推断。那么,到底这些洞穴是怎么回事呢?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要组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活动,我们希望随着这些考古发掘的深入进行,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帮助我们更加合理地去分析解释它。(-供稿/央视《走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