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通过竞聘上岗,我由区内一所中学的校长助理兼教导主任、坊子区初中校长后备干部,调任为黄旗堡街道安泰小学校长。来到学校后,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这所农村小学原有的基础与实际,寻找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让全校师生拥有成长的获得感。基于此,我与团队成员们一起开始了“办一所理想乡村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从民主制度建构开始寻找“撬动点”
一直以来,职称竞聘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教师心中的“痛点”。对此,安泰小学也不例外。以前,学校竞聘方案中对课题、成果等项目界定得不清晰,导致评聘过程复杂,评聘结果争议大,引发同事间关系不和谐。此事给我的启示是:越容易成为“痛点”的问题,越需要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用公平的制度说话,让全体教师赞同、信服。因此,我们倡导教师全员参与,共同修改完善相关制度方案,使制度产生于公开、透明的土壤中。对职称竞聘过程,学校全程录像,随时接受教师的监督,保证评聘的公正、公平、透明。如此一来,原先参与竞聘的工作人员打消了担心同事埋怨的顾虑,评职称的教师心里亮堂了,棘手的问题解决了。
由于教师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学校中层骨干队伍有待优化。如何激发学校发展的活力,建设能力强、有担当的中层团队,是学校面临的又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借鉴实施条块负责制和项目责任制等扁平化管理做法,调整和充实中层干部,鼓励“新鲜血液”加入决策队伍。一方面,学校通过日常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工作执行力考察教师;另一方面,邀请第三方入校,对进入竞选范围的教师,通过阐述教育管理理念、对具体案例提出解决策略、答辩等环节,以路演的形式进行选拔。通过这样的方式,两位骨干教师和两位青年教师走上中层岗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教师李敏在学校组织的路演中发挥得不够理想,但她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了,工作干劲更足了。因为有了学校路演的体验和感悟,李敏去年在坊子区校长后备干部选拔活动中入选第五批校长后备干部。
经过几年的探索,以民主为起点的组织变革路径越来越清晰。现在,学校已形成“校党支部、校委会讨论方案——通过后经校长办公室发布——各条块负责执行落实——督导室评价和反馈”的治理体系。
从借鉴典型经验开始寻找“生长点”
学校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大多数乡村教师兢兢业业,但是对课程建设缺少理解和认同,满足于照本宣科,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何落地”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通过教育局牵线搭桥,我校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结为友好学校。
怎样借鉴优质学校的发展经验,将其变成安泰小学的“生长点”?我们的思路是:走出去跟岗学习——请进来传授经验——静下心来重新建构——敢于创新和自我突破。学校先后派3批次教师到龚路中心小学进行跟岗学习。教师们从学校管理、课程构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不同维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然后,基于学校的实情,我们将学习的经验加以改进后迁移运用。实施一段时间后,邀请龚路中心小学的校长、优秀教师来安泰小学诊断指导,以此提升教师的境界与水平。
一年以后,我校根据学习借鉴的经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从立德与成长、语言与阅读、数学与思维、科学与创新、审美与健康5个方面,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升级。学校成立了创客社团、衍纸社团、无人机社团、足球社团等,在创新、动手实践、体育等方面培养了一批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群体。在连续两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安泰小学的学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连续两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赛的教师张星波说:“以前,我做事没有信心,感觉自己与优质学校的教师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于是,通过指导学生,我逼着自己不断进步和提升。现在,我有充足的信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了。”
从搭建成长平台开始寻找“发展点”
安泰小学地理位置偏远,在地域上不占优势,如何与区内外的学校建立链接,寻找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点”呢?我们打开校门,主动搭台。本着“共享教育智慧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原则,从2017年起,学校创办了“安泰论坛”。两年来,论坛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让我们始料未及。在首届论坛上,3所乡村学校的校长分享自己从一线教师逐步成长的经历,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及教育教学经验。“成长、多元、有效”的思想碰撞,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从中汲取经验和动力。
首届论坛受到了区内外兄弟学校的关注。第二届论坛以“聚焦乡村课堂,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吸引了3个区、20余所学校的近百位教师参加。形式也更加灵活、丰富,包括“青年教师论坛”“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基于课堂的诊断点评”等。不同学校、区域的教师就模式与内容、传统与现代、指导与自由、知识与能力、教学与育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分享得失。大家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安泰论坛”成为凝聚资源、汇集智慧的乡村学校教育平台。
学校搭建的第二个平台,是我校教师与区内优质学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制”。我校借助区域内优质资源,通过“影子跟踪”“线上交流”“同课异构”“师徒竞课”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他们量身定制更合适的学习方案,逐渐改变乡村学校缺乏骨干教师的窘境。入职不久的教师张迎雪曾担心自己的教学能力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结对后的“师傅”是区实验学校教师王玉兰。王玉兰的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通过有效的指导缩短了张迎雪的教育磨合期。如今,她教学得法,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同时,我校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责任人的各学科学术团队,由学术主任全面负责本学科专业方面的指导,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几年下来,学校的教师团队进步明显。例如,张凯参加潍坊市信息技术课堂大赛并获得第二名;庄术美参加全国主题阅读大赛并获得小学乡镇组一等奖。
立足学校、立足教师、立足学生……我校正是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点,才找到了适合乡村学校组织变革、持续发展的有效“支点”。
5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经济区民主街与虞河路交叉口看到,虞河下游溢流整治工程地面已全部覆盖起来,正进行收尾。该工程刚刚拆除了泰祥街南两侧箱涵封堵,实现了全线管道正式通水。据了解,去年我市投资建设了虞河、白浪河、化肥沟“两河一沟”下游溢流整治工程。截至目前...[详细]
历时三年多的紧张建设,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目前已经进入收官阶段。这条“黄金通道”改扩建自开工以来就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尤其长度占到全程半数以上的潍坊段进展情况更是影响着全线的施工进度。5月16日,记者来到潍坊段施工现场进行了探访。目前,该段项目路基...[详细]
青岛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雕塑,济南泉城广场的《泉标》雕塑,杭州滨江公园的《钱王射潮》雕塑……一座好的雕塑,不仅是城市里的公共艺术品,甚至会成为地标性建筑和著名景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潍坊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雕塑,这些雕塑背后蕴含着什么故事?5...[详细]
5月14日,记者从潍坊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公路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实施普通国省道命名编号调整工程,主要包括交通标志调整、里程桩号传递和布设、相关数据更新。调整后,我市普通国道将由2条增至6条,省道将由19条减少为14条,预计...[详细]
5月16日,记者从潍城区获悉,该区的区、街、村三级党员干部联动开展的大走访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全覆盖结对联系和帮扶贫困户。[详细]
5月14日,记者从市公交总公司获悉,因健康西街和平路口、健康西街和平路至安顺路路段施工,自5月12日起,市公交总公司对受影响的56路、62路(逆行线)、75路线路局部走向作出临时调整,提醒市民出行时注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