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河北辛集市农民郭吉明(右)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领到妻子武巧芬住院就医时的补偿费用。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新医改方案给我们看病带来了曙光” 47岁的林福强是一位公交车司机。他说,他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轻易不敢进医院。“去一趟医院可能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林福强说,最好是不要生病,实在扛不住了就到附近的小诊所打两针。 厦门曾厝垵一家门店的店主林天庆说,他有一次摔倒了去医院,缝了几针就要400多元。“我们是要住院才能报销,小病又不能去住院。” 林天庆说。 除了看病贵,看病难也让许多人头痛。江苏靖江一所学校的老师张凌艳说,她这么多年没上过几次医院,可小孩出生后,跑医院的次数多了。“上大医院虽然放心,但排队实在让人发愁,希望社区医院的软硬件都能加强,让老百姓能放心就近看病。” 她说。 厦门三家村鑫源国通柯达店职员王硕说,她有医保卡,但是在农村办的,在城市没办法用,希望医保范围面能够扩大一些,让像她这样的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 “‘看病难、看病贵’多年来一直是老百姓期待解决的难题,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给我们带来了盼望已久的曙光。” 25岁的厦门大学硕士生段庆菊说,期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够建立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希望就业局面能有好转”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段庆菊说,“我有好几个同学都忙于找工作,不是很顺利,希望就业局面能有所好转。” “希望国家为大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24岁的大学生陈豫晓说,新的一年不要再让毕业生迫于现实压力都去考公务员,不要让毕业生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而在学校浮躁不安。 20岁的陈宜在一家企业工作,但她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想换一家公司上班。“刚毕业时出来找工作实在很难,用人单位都要工作经验。希望政府能够给刚出校门的学生多提供一些机会。”她说。 46岁的张美凤在厦门开一个小门店。“下岗后卖过早餐、开过水果店,但是都没有赚到钱。” 张美凤说,没有文化,年龄又这么大了,想再找份工作很难,希望政府能够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有一些补贴。 “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实习机会,这样我们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不会面临没有工作经验的尴尬,同时也能更快地和社会接轨。这是我的新年期待。”厦门大学研究生张银洁说。(应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