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时期,保险业大有可为

2014-05-07 21:46:00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度,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和艰巨的改革任务。之于保险(放心保)业,其面临的形势、问题、矛盾和挑战也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保险业的未来做一个系统性反思,从新时期、新认识和新路径这三个维度,对未来做一个全面的观察,并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框架。

  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度,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和艰巨的改革任务。之于保险放心保)业,其面临的形势、问题、矛盾和挑战也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保险业的未来做一个系统性反思,从新时期、新认识和新路径这三个维度,对未来做一个全面的观察,并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框架。

  就“新时期”而言,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去观察保险业面临的形势。首先是行业外部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未来国家治理要实现“两个现代化”,即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在实现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以往过于依赖行政和财政的做法,全面引入并发挥市场的作用。作为社会风险管理重要的市场化手段,保险无疑应当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未来国家治理范畴,对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再解构。

  其次是行业内部形势。我国保险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尖锐和突出,许多问题已经不能再回避。虽然问题很多,也各不相同,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即需要正视并回答一个基本问题:靠什么发展,凭什么盈利。在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保险业要深化改革转型,形成一个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并练就与之相适应的本领。

  就“新认识”而言,保险业需要关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自身职能和作用的再认识。社会往往更多地关注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职能,却忽视了保险的社会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作用。面向未来,无论是行业自身、还是政府和社会要高度关注保险的管理功能,并加以充分发挥。另外,现代保险业除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管理性外,最重要特征是“溢出效应”,即经济行为个体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过去,保险的“溢出效应”多是被动和盲目体现的,未来,保险业应从制度、产品和服务层面,实现主动设计和广泛合作,使保险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社会和投保人“免费搭车”。

  其次是对科技发展形势的再认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颠覆了许多传统思维和方法。面向未来,保险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基于新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特别关注平台化问题和大数据问题。平台化是一个大趋势,它将挑战保险乃至金融业存在的两大基础——数的集合、专业性。保险需要思考如何从更制度的平台向更技术的平台过渡。而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保险业大数法则的基础,对于风险的判断将从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走向基于实时数据关系的分析。

  就“新路径”而言,回答“靠什么发展,凭什么盈利”的问题,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诸多方面开展了一些非常有意义,且极具建设性的实践。如医患纠纷的保险解决模式。从国外的先进经验看,市场化的医疗责任保险能够很好地集合并代表广大患者的利益,对医疗事故的原因和处理进行专业判断,同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补偿,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医疗责任保险能够较好地解决以往医疗事故处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重塑医患之间的信任。2008年,宁波保险业就探索出了医患纠纷的“宁波解法”。220家公立医院均自愿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保险业设立了“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负责医疗事故的资料收集、咨询评估、沟通协商和理赔处理,同时,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医疗事故的处理从医院内转移到医院外。制度设立至今,累计受理纠纷4740起,调处4099起,纠纷金额从7.7亿元下降到1.7亿元,医院和患者的满意度均在98%以上,最重要的是医患纠纷特别是暴力事件大幅度降低,“医闹”现象基本杜绝。

  可以说,保险是大有可为的。在我国保险再出发的时候,需要对许多问题有一个根本性和前瞻性的认识,因为,只有把握根本,才能够把握未来。总结行业先进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路径,中国保险业就能够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作者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副总裁)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徐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