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谷深崖壁上,深藏57龛唐代佛教造像

2018-08-18 12:00: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石门坊摩崖造像群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西10公里的石门坊风景区内,在石门山谷的最北端、唐代崇圣寺遗址的北部悬崖峭壁上。这里山高谷深,自古以来佛教文化较为繁荣。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临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文物工作者,对该造像群进行了复查,并形成了《山东临朐石门坊摩崖造像群调查简报》。

  就此次调查统计看,崖壁共有大小佛龛57龛,另有两龛因崖壁脱落仅剩龛额,合计59龛,分布在长约40、高约5米的峭壁上。悬崖脱落明显,整个造像崖壁区为石灰石岩层,由于底部岩层石质较软,风化严重,脱落处已成洞穴状,洞穴上部的石壁尚有龛眉痕迹。

  造像皆为很浅的石龛,这些石龛大小不等,内容各异,最大的石龛高1.03、宽0.68、深0.29米,最小的仅高0.18、宽0.1米。造像种类有佛、菩萨、罗汉及护法像中的天王、力士等形象。造像多有题记,据统计,能辨识字迹的题记28处,另外两处题记字迹漫漶不清。从可辨识的年号看,除一处为明代外,余均为唐天宝时期(742~756年)开凿。

  由造像题材可以看出,唐天宝年间弥陀与观世音在民众中的信仰还是十分流行的。

  石门坊摩崖造像群造像年代集中,造像者身份与目的清楚,即造像者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少,多为普通民众,不见群体或官方造像。造像目的或为亡者托生西方净土,或为病者保佑康复,或为亲人祈福。

  大量的弥陀与观世音造像题材反映了天宝年间佛教信仰的主体。从雕塑艺术角度看,虽然没有体量很大的造像,但是多数造像雕琢精美,衣纹线条走向清晰,层次感强,具有较高的雕塑艺术价值。

  造像均呈肥美之态,反映了唐代人们的审美风尚与追求。多数造像题刻字迹工整,有些题记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从题记书写排序看,虽然由右向左书写居多,但也有几处题记为由左向右,似乎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模式。

  从造像大多数面部遭到损毁的情况看,或因唐代以来的毁佛运动所致。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