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行 触摸一座城市8000年的美好印记

2017-12-15 09:20:00    作者:王莹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扑灰年画 慢生活 文化体验 文化古迹 土陶
[提要]7月29日,一个仲夏凉爽的周末,“千里漫行话潍坊”潍水文化体验活动从十笏园、万印楼出发,开始了一段历史文化漫行。从人文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化古迹到乡村民居,从传统技艺到民间习俗,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在潍坊城乡的生产生活中。

  □本报记者 王莹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展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丰富,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而潍坊在历史上属“海岱文化圈”的中心区域,是海岱文化与齐文化重要的继承和传播区域之一。8000年前,这里的人类依水而居,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潍坊最早的农耕文明,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包容性强、个性突出,集农耕文化、渔盐文化、手工文化和商贸文化为一体,具有半岛复合型文化鲜明特点的“潍水文化”。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2项,市级代表性项目232项,县级代表性项目1025项……

  今年年初,为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享受文化繁荣发展成果,经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第二届市民文化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市文化工作的靓丽一笔。作为市民文化节主办方着力打造的14项重点内容中的一项,“千里漫行话潍坊”潍水文化体验活动应运而生。

  借文化漫行

  定格出潍水之美

  “千里漫行话潍坊”潍水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聚集了大批文化爱好者、漫画师、摄影师、写手等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团员,以全新的活动方式、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快捷的传播方式开启了非遗体验先例。

  7月29日,一个仲夏凉爽的周末,“千里漫行话潍坊”潍水文化体验活动从十笏园、万印楼出发,开始了一段历史文化漫行。体验团团员们用镜头、文字和心灵去记录、体会潍坊的过去和现在,以丰富的人生经历,畅想未来的世界。

  昌邑的齐西古村、姜泊民居;高密的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临朐的东镇沂山祀山大典;青州的隆盛糕点、非遗展示;昌乐的王裒墓、太公祠;安丘的雹神庙、公冶长书院;寒亭的风筝、木版年画……几乎每个周末,踊跃报名的市民网友准时成团,将这些文化项目一一用脚步丈量,用笔端文字、光影的艺术、瑰丽的色彩、粗细的线条去勾勒、描绘、定格出潍水之美。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体验团走进9个县市区,行程1000余公里,体验项目近30个,市民参与人数达300多人次,发表各类作品200余篇。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千里漫行,不虚此行”。

  非遗艺术

  不仅在博物馆里也在街头巷尾

  “原来土陶是这么制出来的,太神奇了!”“这是什么?好厉害!”8月5日,在昌邑市卜庄镇大窑村,土陶技艺传承人尹文波将自己匠心守护的古老技艺——大窑村土陶制作,展示在了体验团团员们的面前。

  炎炎烈日下,工人师傅们弓着脊梁,光着脚板,全神贯注地制作着仿古砖胚。看着一团团泥巴变成一块块光滑的砖胚,如同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伸枝展叶,开花结果,6000年历史古老工艺的生命魅力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团员。

  “很早就耳闻大窑村土陶,这次在大窑村能够观摩体验一番土陶制作技艺,并有传承人尹文波老师对土陶技艺进行的详尽讲解,真是受益匪浅。土陶的制作技艺,太需要下一代继承和发扬了。”体验团团员朱国强表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同行的专家向大家介绍,“非遗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体现。”

  对于文化体验来说,美术馆与博物馆是漫行路线中必不可少的一站。而对非遗文化来说,街头巷尾堪比博物馆。

  从人文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化古迹到乡村民居,从传统技艺到民间习俗,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在潍坊城乡的生产生活中。东镇沂山的祀山大典、井塘古村的明代旧居、厨房里的小磨香油、酒桌上的景芝白干、广为流传的柳毅传说、小朋友手中玩的泥老虎、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儿童散学归来放飞的风筝……早已成为了潍坊人共同的原始记忆。

  在青州古街上,梅花拳在打、空竹飞上了天,体验团的孩子们看的如痴如醉,不禁模仿起人家的动作,师傅们也乐得教孩子们几个招式,让他们过把“杂耍”瘾。

  “我是第一次见到‘扑蝴蝶’这个民间杂技,表演者随音乐起舞,一只蝴蝶两人追,好似二龙戏珠。扑蝴蝶的演员们的扮相和夸张的动作以及眼神也让人忍俊不住,一会儿地上打滚,一会儿头顶倒立。”团员王海勇说得很兴奋,“最让我意外的是,表演结束我们才知道,扑蝴蝶的演员竟是74岁高龄的老大爷,那些轻巧的动作,年轻人也不一定能做得来。”

  漫行中的“闲逛者”

  另一种解读文化的姿态

  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在巴黎大学的墙壁上写下了“生活在别处”几个字。两个世纪后,这句话没有被时间的车轮碾碎,反而历久弥新,引领更多人走在路上,寻找别处的生活。近些年来,自由行的火热让更多的人变得爱玩、会玩,愿意走出去看世界。体验团的“真爱粉”陈冬娜就是这类走遍大江南北后,再回到起点细品家乡文化美的“闲逛者”。

  “我不敢说自己走遍了全国,但大半个中国我已经走遍了。见过、听过的真不少,也结识了很多地方的朋友。当向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知道的能一一细数出来的,真的不多,十分惭愧。”陈冬娜说:“偶然从网络上看到体验团的‘召集令’时,我是抱着跟大家一起走走看看,加深认识一下自己家乡的目的,用一个‘闲逛者’的心态参与进活动中来的。没想到,参与了第一次活动后,我就成了活动的忠实‘粉丝’,基本每次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很开心,也收获了很多。”

  陈冬娜表示,像她这样的年轻一代,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比较少,她坦言:“跟着体验团这一路走来,没想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受欢迎,这其中的韵味、内涵都是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像我身边有一些年轻人去追捧西方文化,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想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数千年,这其中的历史和底蕴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潍水文化体验活动办得非常好,给予了我们很好的机会来接触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这类活动能一直办下去,让更多年轻人都有机会来亲自体验一下,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高度的自觉性,为传统文化的宣扬和继承做出贡献,别让传统手艺成为画册上的回忆,别让我们的儿孙只能听见口中的民俗文化。”

  “千里漫行话潍坊”潍水文化体验活动的发起者,市文化馆馆长邱兆锋在感受中欣慰地写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体验团的团员们与文化遗产和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亲身触摸历史上的潍坊,收获了最直观、最触动心灵的真实感受,唤起了内心最为柔软的情感。外面的世界很喧嚣,人生的脚步虽然匆忙,我们依然可以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让人生的脚步慢下来,去欣赏家乡的美景,去瞻仰多德多才的古人,去享受慢生活的滋味。”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