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年画古琴非遗绝活免费学 名师教还提供实践器具

2017-09-25 08:51:00    作者:刘燕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刺绣 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 茂腔 潍坊风筝博物馆
[提要]9月23日、24日,记者走访了潍坊刺绣传习课堂、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潍坊古琴传习课堂。据季乃仓介绍,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从百余名报名人员中甄选出30名优秀学员。

  非遗保护区建设模式成效显著,我市非物质文化指数排名居全国二线城市首位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台的2015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城市非物质文化指数我市排名居全国二线城市的首位。近年来,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探索促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途径,践行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非遗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融入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保护区建设模式。通过刺绣、古琴、年画等多项免费培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加深入群众,传承效果更加突出。9月23日、24日,记者走访了潍坊刺绣传习课堂、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潍坊古琴传习课堂。

  潍坊刺绣

  学员学了技术,还提高了审美能力

  9月23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奎文区佳成大厦803室的潍坊刺绣传习课堂,学员们有序地坐在绷架一侧认真地穿针走线,遇到难题或请教老师,或相互交流探讨。

  45岁的学员李伟正在绣一幅《荣华富贵图》,她手中的牡丹颜色鲜艳、娇滴。李伟之前没有接触过刺绣,得知刺绣传习课堂免费培训刺绣技艺后,就报了名。至今已经学习了一年多,从最初的零基础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李伟收获颇多。

  “老师手把手地从最开始的走针法教起,遇到难题,都会耐心地解答,不仅免费教学,还包学会。通过刺绣,我还认识了很多朋友。”李伟说,自从加入刺绣传习课堂后,不仅学会了一门技艺,也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

  36岁的学员张玉芹是今年的新学员。她之前接触过十字绣,但对刺绣的针法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掌握刺绣的知识,她便报名参加了刺绣传习课堂。通过3个月的学习,张玉芹不仅掌握了刺绣的针法,在配色等方面也有了提升。

  张玉芹说,之前在家绣十字绣,只需要按照图纸和线的色号进行走针、搭色就行,而刺绣没有图纸,要自己构型和搭配颜色,比十字绣难度大很多。“刺绣的彩线同一个颜色有12个色系,一根线又可以分成几根到十几根,根据构图的需要,边绣边配色。”张玉芹说,通过学习刺绣,不仅提高了技艺,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和色彩鉴别能力,自身阅历和审美水平成就了每一幅完美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很有成就感。

  名师长期免费教学,提供实践器具

  潍坊刺绣是鲁绣的分支,为潍坊地区的代表性刺绣,继承了古老的“齐都刺绣”传统,源于明清时代。为更好地传承这一古传统技艺,自2014年12月份起,我市开启“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对学员进行长期的免费教学,提供免费教学与实践器具。

  潍坊刺绣传习课堂是由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潍坊市妇联、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残联共同主办,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一部分。“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旨在唤起民众心中的乡土记忆,恢复精彩绝伦的民间绝活,重现潍坊刺绣辉煌的历史景象,传承振兴具有潍坊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项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据“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负责人徐宁介绍,只要视力良好、具有动手能力的市民都可以报名参加,不分年幼、不分男女。每周一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随到随学,聘请潍坊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丁培玲等老师免费教学。

  据徐宁介绍,经过传习培训,大部分学员能够独立创作刺绣作品。为了更好地满足更多刺绣爱好者的需求,潍坊刺绣传习课堂继续长期开设培训班,希望我市刺绣爱好者踊跃报名参加。市民可直接到位于东风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附近的佳成大厦803室潍坊刺绣传习课堂报名学习,也可以电话报名。

  潍坊年画

  外地学员来学年画,包教包会包吃住

  记者来到位于潍坊市美术馆的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看到,学员们正在进行年画底稿的创作。31岁的寿光小伙赵永洲经朋友介绍,成为了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的首批学员之一。大学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赵永洲有着良好的美术功底,之前没有接触过潍坊年画,特意前来学习。“潍坊年画越来越受重视,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很值得学习。”赵永洲说,他将好好抓住这次培训机会,提升年画创作技艺,更好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更好地为年画艺术的保护、整理、传承和弘扬做出贡献。

  除了潍坊本地的学员,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也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河北、河南等省份的年画爱好者。来自北京37岁的胡建涛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目前是一名版画职业画家。受奶奶的影响,胡建涛从小对版画情有独钟,得知潍坊创办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他专程从北京赶来学习。

  胡建涛告诉记者,年画造型与学院派造型不同。年画来源于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夸张,颜色鲜艳、喜庆;学院派艺术风格偏西式,注重构图造型,颜色统一而稳重。“两者最大的区别表现在故事情节上,潍坊年画融入了潍坊的民俗,传统观念浓厚,每幅作品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情节。”胡建涛说。

  胡建涛已经在潍坊学习了一个多月,期间所有的吃住均由培训班提供。“不仅免费学习,还免费吃住,都是星级标准,老师和学员也都相处得很融洽。”胡建涛说。

  通过学习,胡建涛已经掌握了门神、钟馗等传统潍坊年画的底稿画法。“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潍坊年画有了更深的认识,看似简单的年画,光底稿就要反复修改很多遍,一幅底稿就要画三四天。”胡建涛说,此次培训结束后,他就赶回北京,在以后的创作中会用版画语言表现年画形式,将潍坊年画元素融入到每幅作品中,“以后再有年画培训,我还来参加。”

  优选30名学员因材施教,一对一教学

  潍坊年画有着其他美术体裁所不具备的载体意义,它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民间艺术,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项目的实施,对年画的保护和弘扬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本次培训班由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单应桂主讲。中国美协会员、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原所长季乃仓也参与其中,为学员们指导木版年画的具体创作。

  据季乃仓介绍,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培训班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从百余名报名人员中甄选出30名优秀学员。由于学员们的基础不一样,季乃仓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地指导。

  “这批优秀学员以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为主,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技艺娴熟,潜力巨大。”季乃仓说,目前从事年画创作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画面临断代的现象。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却出现了缺乏传承人才的情况。

  潍坊年画艺术人才创作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有助于促进潍坊地区文化事业,特别是美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为潍坊“文化名市”建设增添新动能。有助于构建艺术家、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行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杨家埠年画可持续发展。

  古琴艺术

  参加培训不到四个月,掌握三首曲子

  “节拍慢一点,不要太着急。”9月24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潍坊市古琴传习中心,潍坊市古琴协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承人马荣盛正在指导学员曹媛。

  9年前,曹媛无意中听到一首古琴曲《凤求凰》,便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当时她以为是古筝曲,在网上找了好久才发现这是一首古琴曲。她并不了解古琴,一直以为古琴和古筝是同一种乐器。后来,她到南方接触到了古琴,并了解了一些古琴文化。她很想在潍坊找一家学习古琴的店,但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巧合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她结识了马荣盛老师,得知有免费培训的机会,便报名参加了古琴免费传习课堂。

  “刚开始学觉得有些难,经过老师的指点可以上手了,但是要弹好一首曲子,还要下很大功夫。”曹媛说,中国古琴文化博大精深,每首曲子都对应着一首唐诗宋词,要想把曲子弹出韵味,就必须先要了解曲子诗词的含义,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以及所处的生活背景。

  “我们学习古琴除了掌握一门技艺外,更重要的是传承,既然决定学就要做好,做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使者。”曹媛说,从参加免费培训至今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她已经掌握了《秋风词》《凤求凰》《阳关三叠》三首古琴曲,“老师们都很用心,一对一地进行指点,遇到难题,随时解答并亲自示范,直到学员全部学会。”

  已举办七期,将加大社会公益性培训

  据马荣盛介绍,古琴免费传习课堂从去年6月份开办,至今已经培训了7期学员,每期30名学员,期期爆满。

  虽然古琴是免费培训,但师资力量雄厚,由6位古琴专家为学员上课,还制定了教学大纲。课程从认识古琴开始,了解古琴的起源、传承发展、制作、演奏等内容,再从古琴的基本结构、发音原理、音乐理论入手,从最基础的演奏、指法开始系统地学习古琴的基础指法,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最后学习古琴曲。“每期培训至少要保证学员学会两到三首琴曲,再统一进行结业考评,为优秀学员颁发结业证书。”马荣盛说。

  古琴免费传习课堂除长期免费教学外,还不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目前已经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潍坊东明学校等学校合作,进行了免费培训活动。下一步,古琴免费传习课堂将在古琴制作、古琴演奏传承上加大推介力度,加大社会公益性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文化。

  据了解,潍坊市古琴传习中心属于潍坊民间手工艺综合传习中心的一部分。潍坊民间手工艺综合传习中心是奎文区利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共200余万元打造的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交流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也是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内容。依托该中心,奎文区组织了刺绣、核雕和古琴演奏等多项培训体验和进社区、校园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加深入群众,传承效果更加突出。核雕和古琴培训被潍坊市文广新局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亮点工作”。

  继往开来

  已建成285个非遗项目传习所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自2010年11月设立以来,我市坚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文创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已建成285个规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8个校园传承教育基地,30处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传习中心,打造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高密东北乡红高粱影视基地、中国现代风筝产业基地等20多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为主题的大型文化园区,建成了潍坊风筝博物馆、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3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展示厅。

  近年来,我市每年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对濒危项目列出清单,及时掌握存续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已对诸城派古琴、潍坊核雕、高密茂腔、青州八角鼓等6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进行了有效抢救,并让这些项目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从2015年起,每年投资15万元用于“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现经过抢救性保护,已培训学员2000多名。

  短短5年时间,通过资金扶持、技艺培训等有效措施,提高了潍坊核雕文化的影响力和核雕艺人的社会地位。核雕艺人从寥寥数人发展到400多人,核雕价格翻了几十倍。

  打造“三位一体”保护区建设工程

  记者从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根据《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和“文化名市”建设要求,不断深入实施潍水记忆、潍水文化建设、“潍水文化”品牌打造“三位一体”保护区文化建设工程,促进保护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到2020年将保护区建成“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国家级文化生态区,实现文化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和发展,促进潍坊“文化名市”建设。

  在潍水记忆工程上,每年组织进行规范化传习场所建设,不断完善保护区非遗保护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按计划开展非遗项目评选、申报及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非遗名录体系。

  在潍水文化建设工程上,每年有组织地开展非遗学术研究,非遗传承人培养,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完善保护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在“潍水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上,每年在“非遗宣传月”、“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保护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活动。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保护区宣传推介活动品牌。积极借助非遗交流平台,推介宣传保护区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拓展保护区的影响力。

  另外,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潍坊市教育局联合实施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薪火工程”,实施周期为5年。推出一揽子项目,推动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