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80后"小伙入行锔瓷匠已三年 志在发扬光大

2017-03-29 09:08:00    作者:隋炜凤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赵玉良 80后 瓷粉 瓷器 入行
[提要]潍坊新闻网3月29日讯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俗话来源于一门传统手艺——“锔瓷”。”赵玉良笑着说,他并不想成为大师,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濒临失传的老手艺传承下去,让锔瓷这个行当重新为大家熟知。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俗话来源于一门传统手艺——“锔瓷”。锔瓷,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如今这门老手艺濒临失传。29岁小伙赵玉良却对这门手艺情有独钟,潜心研究、乐此不疲,致力于将这项老手艺发扬光大。

  从小喜欢走街串巷的老行当

  日前,记者来到奎文区东关街道民生街社区老市府院内赵玉良的锔瓷工作室,看到他正在认真地修补一件残破的瓷器,只见他用弓子和金刚钻沿瓷器裂缝两边钻出多个小孔,然后选择适当的锔钉,横跨裂缝钉了进去。在此过程中,既要保证瓷器不被钉透,还要保证裂缝牢牢地咬住。

  赵玉良是一名“80后”,不善言谈,是位不折不扣的“匠人”。赵玉良对记者说,他老家是潍坊农村的,从小就对走街串巷的老行当感兴趣,像锔瓷、打铁匠、货郎等,看着他们能够去不同的村子帮人们做活,就觉得非常好玩。“特别是锔瓷,竟然能将破碎的碗、罐神奇地修补成原样。”赵玉良说,这门手艺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然后把瓷粉和鸡蛋清填入缝隙,使其恢复原状。修复后的瓷器可以继续使用,还具备观赏价值。这门手艺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最早见于宋代《清明上河图》。

  入行三年来修补瓷器上千件

  赵玉良告诉记者,他学习这门手艺是有典故的,当时他在一个朋友处看到一个民国时期的碗,那个碗有了裂缝,他把玩时碗突然破了。“我当时很不好意思,想将碗修补好,到处查资料怎样修补。”赵玉良说,在此过程中,他对这门渐行渐远的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认真学习,亲手将朋友的碗修补好。

  赵玉良说,锔瓷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为学好这门手艺,他专门到辽宁抚顺拜师学习,学有所成后回到潍坊,打算让这门手艺扎根潍坊。赵玉良一手拉弓,另一只手握着金刚钻,在茶杯裂缝两侧钻出小孔。他一边演示,一边对记者说,钻孔非常考验功夫,既不能钻太深至穿透,也不能太浅令锔钉不好咬合,锔一个钉需要24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做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体效果。

  据赵玉良介绍,锔瓷囊括24道工序、136种工艺,钻孔后要上锔钉、做塑形,再修饰磨平。如今他已学习锔瓷三年,帮人修补过或贵重或便宜的瓷器上千件,每次都会尽力做到让主人满意。

  希望将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注意到,在赵玉良的工作室里有各式各样被艺术加工过的锔瓷,大到观音瓷塑,小到茶杯,更有完好无损的茶壶。这些器物经过锔补被装饰得焕然一新。

  “根据客人的需要,花鸟鱼虫等各种景致都能在锔补过的瓷器上呈现出来。现在,我们通常不是被动地锔补瓷器,而是根据器物的造型和色彩,运用各种嵌饰打造一番,这样就更有观赏价值了。”赵玉良说。

  “锔瓷是对一个物件的二次创作,我享受再次赋予这些物件生命的过程,而且每次看到客人高高兴兴地把锔补好的瓷器带回家,我心里十分高兴。”赵玉良笑着说,他并不想成为大师,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濒临失传的老手艺传承下去,让锔瓷这个行当重新为大家熟知。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