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341)——又一位老师辞职了

2017-03-20 08:58: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昨天一篇报道引人注目,尤其是作为教育者更是特别关注。
  昨天一篇报道引人注目,尤其是作为教育者更是特别关注。
  这篇报道的题目是《老师辞职的背后,有多少无奈与困扰?你会怎样做?》。
  一个教师辞职卖起肉夹馍的新闻传遍朋友圈!他叫张武杰,走红网络的原因是他曾经是一名地理教师。张武杰大学毕业后在山西运城一民办中学当地理老师,爱人是公办学校的老师。
  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顾少强,云南辞职去卖米线的三位女教师,重庆一技工学校以12个字“才疏不能胜任,薪酬不能持家”作为辞职理由的夏老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会选择离开教师岗位呢?
  报道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教师离职的三大原因:待遇低,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为了梦想。
  关于教师待遇问题,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想尽办法尽最大努力不断提升教师薪酬水平,以实现“让教师过上体面的生活”的目标。当然,真正让教师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资水平感到满意,还是要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好在,已经在路上。
  为了梦想,这个原因有些牵强。何为梦想?有人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也有人认为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还有人觉得梦想就是信仰,等等。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大部分从业者来讲,不但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摇篮”。在我们身边,不是也有众多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了吗?更多的教师不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乐此不疲地耕耘着、收获着吗?难道这些教师不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吗?
  至于剩下的那个原因,确是当下校园里存在的一个现实。所谓工作强度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们额外承担了过多的非教育、教学任务,导致本应该相对单纯的工作项目变得不堪重负,各类检查、督导及应对性活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有时甚至超过其教育教学“主业”量,出现主次颠倒现象;二是精神压力大,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的应试教育指挥棒逼迫着教师们将任务转嫁给自己的学生,致使高压之下师生关系日益紧张,有的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更加不可忽视,那就是家校关系紧张,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导致问题多多,矛盾重重。
  之前分享过一位外地教师的心理表白:“武校长,您好,很荣幸刚回兰州迷茫的时候,听了您的讲座,对我启发很大,让我突然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前害怕做老师,现在觉得做老师还是很好,很适合我的,所以我决定重回教师队伍。”一位教师失去了职业激情,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令人头疼、焦虑的家校关系。老师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们需要来自家长的支持,工作才会有热情和活力,才会爱这份事业,爱孩子。如何尊重、信任和推崇老师,这恐怕是摆在全体家长面前一个亟待思考的重大命题。
  最近半年来,在群内传播着一种正能量:“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你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善待您孩子的老师,就是善待您孩子的成长。”是啊,就是这样一群“外人”,在毫无保留地教化着手底下这一群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这些“外人”不值得信任和尊重吗?没有一位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更优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如圣人般做教育,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家有口的凡夫俗子,不能以“完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们,正如不能以完美来要求名人一样。
  作为利益共同体的教师和家长,本应该是有着共同目标的一对“伙伴”,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硬币相背而立的两面,成为“对头”。
  一方坚持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在学校,家庭只起辅助作用。家长满腹拳拳爱子情都寄托在孩子的培养上,家长已经做了很多,也做得很好,孩子的问题都是由学校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对现有教育体制多有不满。另外,最近几年政府推进的个别惠民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成了家长手中的“尚方宝剑”,一部分家长更加“理直气壮”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手画脚”。
  另一方坚持孩子成长于家庭之中,家庭应该承担重要的教育责任。面对指责和繁重的工作,教师心理压力巨大,有的教师甚至患上了“家长电话畏惧症”,不敢接听家长电话,更不敢主动给家长打电话。教师对职业产生了倦怠感、畏惧感,又如何能做到全身心地工作、用良心教书育人呢?
  我们一直在坚守一种信念——关系重于教育。如果家长和教师关系融洽,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受益的是谁呢?当然是孩子!那家长们为什么还与教师们针锋相对呢?为什么不做聪明的家长,主动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哄”着老师们心情愉悦地教好孩子呢?
  教师节来了,您能不能编辑一条祝福语发给老师呢?五一节到了,您能不能打一个电话慰问一下教书育人的劳动者呢?孩子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您能不能给老师道个歉说句“对不起”呢……
  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关爱的行动,一次活动的助力,都能让老师们心满意足地努力工作,最终托举起的是更加优秀的孩子。
  亲师,先从家长做起!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