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从“辟谷”想到的

2016-08-31 10:07: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今天跟几个朋友聊到了减肥的话题,这是一个既轻松又沉重的领域。其间,涉及到一个词——辟谷,大家众说不一,笑笑而过。我这个人有个习惯,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问“度娘”。回家饭后,网上搜了一番,对“辟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跟几个朋友聊到了减肥的话题,这是一个既轻松又沉重的领域。其间,涉及到一个词——辟谷,大家众说不一,笑笑而过。我这个人有个习惯,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问“度娘”。回家饭后,网上搜了一番,对“辟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突然联想到了家中生态鱼缸里的鱼,它们也经常会有“辟谷期”,或是移入新环境,或是鱼缸的稳态被打破,或是身体不适,鱼儿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其表现就是“辟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喝不吃,等内外环境慢慢恢复了,才会逐渐进食,恢复常态。原以为这么一折腾,会大伤元气的,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会毫发无伤,精神更佳。

  回到教育,同理。

  教学进度不能猛劲的往前赶,需要一个温故而知新的停下来静思反刍过程,这个过程看上去风平浪静,实则是在进行已学文化知识的梳理和整合,使其建立链接,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融合为一体,实现知识结构的二次建构,这是文化知识体系的“辟谷”。

  学校各项改革,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阶段总结和内观梳理,用思考来揣摩踏过的荆棘与收获的果实,去伪存真,为下一个阶段的深入探索积聚能量和智慧,这就是学校变革的“辟谷”。这个过程,需要的是静心思考和理念提升,要耐得住寂寞,要顶得住外界的不解与疑惑,让刚刚生长出来的骨骼肌和肌肉褪去稚嫩与软弱,变得高密度与粗纤维,这样在下一次发力中才会更加有力,更加持久。

  今天,有一位泰安的教育界朋友联系到我,提出教师节后带部分校长到清平来考察家校合育项目,我委婉的拒绝了他,并承诺把清平的所有他们感兴趣的资料通过网络传输给他们,并邀请他关注“清平教育”微信号,那里天天都会有清平的新消息、新动向。

  半年来,清平在外人眼中“火”起来了。先后有40多个省内外教育考察团走进清平,他们或是奔家校合育而来,亦或是对全纳教育感兴趣,更或是为清平教育文化而至。不管何种缘由,他们的到来,助推了清平教育的前行趋势,点燃了清平教育的燎原之火。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纸先后报道了清平教育的经验做法,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报道了学校家校合育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吕玉刚亲临清平调研、指导家校合育和全纳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俗语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走过这四年多的清平教育改革历程,有荆棘满道,也有风险障碍,这是每一项改革必须要面对的风险和承担,当年如果没有准备好,我们就不会有那一刻的开始。

  四年来,清平完成了学校规划中的“两级跳”。

  2012年,新校建成,开门纳生,我们为清平选定了一个突破方向——全纳教育,倡导公平、平等教育价值和实践,把责任担当确定为清平教育价值取向,用“零拒绝”培育了清平大爱,30名孤残儿童融入清平,成为清平“福娃”。2014年,《光明日报》以“有爱不孤 有教无类”为题整版报道了清平全纳教育的经验做法,至此,清平小学跻身全国全纳教育名校行列,成为中国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实施全纳教育的典范学校,中国全纳教育领军人物华师大黄志成教授亲临清平考察指导,并为《为了折翼的天使》一书作序。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又以“融合教育,融合点滴关爱”为题报道了清平融合教育的实践,又为清平全纳教育做了一次高端推介。清平全纳教育经过四年的探索,已经成为全国全纳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是清平教育的第一级跳。

  2014年4月,“亲子共成长教育园区”项目组入住清平,开始了家校合育的探索与实践。在市、区教育局关心支持下,清平自2014年4月初与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潍坊行知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宗春山、金琰、王大龙、王玲等专家管理团队,启动“亲子共成长教育园区”项目,探索一个“学生入校、家长入学、各学所需、各用所学”的双主体双轨制办学模式,谱绘出园区内人人爱教育、教育助人人的开放式大教育画卷,实现校园内部及辐射社区教育格局的根本变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清平家校合育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领导的关注是对清平家校合育工作最大的肯定。这是清平教育的第二级跳。

  今天,清平教育已经站在了另一个起点上,又要开始清平的“第三级跳”——课程课堂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2012年6月,四个东北部最偏远的村办小学合并为清平小学,这是一所典型的“三农”(农村学生、农村教师、农村家长),合校之处全区教学质量检测倒数第一,而且差距系数为0.68,也就是以最高成绩学校100分计算,清平还不足70分。几年来,我们聘请教学专家崔秀梅和刘娟帮扶学校推进课程和课堂改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清平人不断的努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但距离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清平要成为一所区域乃至全国的名校,这条短腿必须要“补长”。

  在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时,旗下有一叫朱升的谋士,给朱元璋提了九个字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仔细品味这九个字,寓意深刻,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个不断咀嚼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辟谷期”。清平教育,需要不断地沉淀,需要静下来的时间,需要往内涵处延伸,才会让自己稳住阵脚,立于不败之地。

  “辟谷期”学校不再接受来自各层面的考察调研,这样也能大大减少对教育教学的干扰和影响,让干部和老师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课程课堂的改革中,聚心合力,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更大突破,从而完成清平教育“三部曲”。

  清平教育的第一步、第二步已经顺利完成,而且成果辉煌,令人振奋。清平教育的第三步,也已经启程,相信清平人依然能创造辉煌!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