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会王侠:中国的市场规模足以支撑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16-06-07 11:14:00    作者:吴晓琴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王侠;汽车品牌;汽车产销;汽车后市场
[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就足以支撑起新能源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最后,王侠表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会改变汽车产业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让全世界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中国红利。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就足以支撑起新能源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2016(第七届)全球汽车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

  今日,以“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中国机遇:‘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为题,“2016(第七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正式开幕。

  据了解,今年的全球汽车论坛设置了多个环节,将围绕全球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十三五对于汽车工业的推动、中国汽车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创新以及营销战略、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并购对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智慧城市、汽车后市场、互联网+汽车等多个全球及中国汽车业普遍关注的议题展开激烈争论。

  201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首次超过2400万辆,连续七年领跑全球车市,但整车销量增幅只有4.7%,今年月汽车汽车产销增幅6%左右,再次证明汽车的低增长正在融入全球汽车市场的大的增速。王侠在会上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跨国公司的销量的支柱,有两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占比超过40%,另外有5家超过了20%。

  新能源汽车有望在中国率先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和在刚刚过的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整在轻便化,零排放等技术层面正在全面地突破,这些突破将大大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33万辆,同比增长3.4%,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超过了130%,而且产品类型也更加丰富,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中国的电动车跨越了巅峰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的这种引领发展阶段。不管世界其他国家其他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如何,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就足以支撑起新能源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

  智能汽车普及,对汽车打开了新的增值空间。智能互联的发展速度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得多,在短短的过去一年,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开始智能互联的概念,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智能驾驶,开始从概念到现实,不少企业开始无人驾驶的故事,在许多车型上变动化,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出现,这不仅增强汽车的性能,还能极大地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打开了汽车在运输工具之外的新的价值空间。

  互联网不仅带来新造车力量,而且为汽车的社会化更近一成。一年来互联网与汽车的融合更加走近一步,曾经以宣传造势的互联网企业,有了传统的车型,众包车辆的模式,而电商对传统销售模式冲击已经无处不在。汽车对社会的影响,以前基本上还是作为交通工具的角色而出现,而以三化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造车将大大改变汽车的功能方式,比如说娱乐功能,信息功能,储存等等,车联网和汽车共享的结果,也许对汽车增长的贡献有限,但是对社会服务的质量将会更高。

  中国汽车品牌的成功将惠及全球消费者。中国品牌的汽车遭遇了滑坡之后,重新平稳。中国车企在SUV有一个快速反应,20多年坚持不懈地积累,更让人欣喜的是不少车汽都推出了中高端的产品。今年来中国的车汽还收获了不少有价值的国际汽车品牌的技术和股份,中国车企正在成为全球汽车舞台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做强汽车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做强就是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原创的技术,有国际市场上相应的份额。面对连续滑坡的严峻形势,要抓紧“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契机,加强战略升级和本地化策略,强化建设,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要发挥协同作战,共同成长。

  最后,王侠表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会改变汽车产业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让全世界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中国红利。汽车产业在之后十年的变化,可能会超过过去的几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