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管接连离职 宝马模式能否继续

2013-01-16 15:17:00    作者:辛睿平   来源:中新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2012年12月7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宣布由于个人原因,将于2013年提前一年退休。不少媒体界朋友纷纷撰文,表达对“老史”的不舍。
    [新华汽车 评论] 短短的一个月,宝马(中国)的三位高管接连离职,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会对宝马产生什么影响?

事件回顾

    2012年12月7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宣布由于个人原因,将于2013年提前一年退休。不少媒体界朋友纷纷撰文,表达对“老史”的不舍。

    13天后,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陆逸也以个人事由,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离职。

    2013年1月11日,华晨宝马正式宣布该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由于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

史登科提前退休 原因迷雾重重

    2004年9月,史登科“临危受命”,就任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04年,宝马在华年度销量为1.4万多辆,2012年这一数字则接近30万辆,销量几乎翻了20倍;另外,宝马在华经销商数量也从2004年的41家,发展到2012年3月的300家。史登科任期的八年里,宝马(中国)的业绩堪称惊艳。既然“老史”的业绩让人无可挑剔,那么他为什么要提前离开?

    “是内部‘政治’出现了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加上戴雷,宝马(中国)近期已经有三位高管非正常离职。为什么宝马(中国)的三位核心人物在做得风生水起之时毅然离开?在该业内人士看来,其实从史登科离职开始,宝马(中国)的人事变动就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他表示,如果史登科是正常的交接离职,宝马(中国)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让深谙中国市场、成绩突出的陆逸和戴雷同时离开宝马。

三位悍将离职 宝马“高度整合”模式能否继续?

    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拥有各自的销售机构,并分别负责进口车和国产车的营销。在史登科的主导下,两个销售机构在宝马品牌的旗帜下实现了“高度整合”。两个机构的部门设置、人事安排的对等及其复杂程度,相互协调乃至相互融合的深度,都已经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国际商报汽车周刊主编何仑分析认为,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双方在无法达成一致的问题上会交由史登科来裁决,史登科也可以强力推行自己的想法,而一旦史登科退休,双方错综复杂的“高度整合”,将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微妙平衡。

    点评:再回过头看此次宝马(中国)的人事调整,我们发现,如果史登科是正常离职,那么宝马方面肯定会针对这种“高度整合”模式提前做相关的部署;如果是出于非正常原因,那么这种“失去平衡的高度整合”反过来将会给宝马带来不小的风险。

对宝马(中国)而言,这种“高度整合”的营销模式是有效的,销售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前提是有史登科这样的强人在掌舵。现如今,史登科离职,宝马营销模式的执行者陆逸和戴雷也相继离开,这就不得不让人质疑宝马在中国的这种营销模式是否还能继续?而以之为发展支撑的“宝马高速”还能坚持多久?

经历了高管团队的大幅震荡,宝马(中国)是否会对其人事结构进行调整,是否还会调整其未来在华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战略,新华汽车将持续关注。(新华汽车评论员 辛睿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江志宇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