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昌邑市三项措施激活非遗手造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2022-04-21 15:49:09    作者:范素娟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传承人,技艺,项目,发展,遗手
[提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素娟 通讯员 魏晓艳 潍坊报道

  “手造”是非遗文化资源“两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昌邑市充分发挥丰富的非遗资源优势,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为基础,推动非遗手造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同时推动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促进非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挖掘保护、精心培育,夯实非遗手造基础

  一是深挖非遗资源建好项目库。积极组织力量,广泛深入镇村挖掘非遗资源,科学规范地整理归档,纳入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对具备一定传承条件、生产规模、发展前景的技艺类非遗项目,纳入“手造”项目库,重点支持、动态管理。目前,昌邑市共有省级非遗8项,潍坊市级非遗28项,昌邑市级非遗144项,进入“手造”项目库非遗项目60余项,为“手造”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二是分级分类管理培强优等生。根据非遗项目特点,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对有能力、可创新、能发展,市场认可度高的项目,重点倾斜,在产业化、品牌化上加强引导扶持。目前,昌邑市已培育柳疃茧绸、华晨丝绸、卜庄草编、同文堂毛笔等非遗手造品牌10项。其中,依托蜡染、扎染技艺打造的华晨丝绸手造“青云染”品牌目前已拥有11个系列400项产品,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三是以点带面拓宽保护路。实施片区化发展战略,抱团集群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形成以丝绸为特色的柳疃镇、以乐春传统面食制作为特色的都昌街道、以砖雕为特色的围子街道、以草编为特色的卜庄镇等10个传统手工艺生产、发展片区。其中,卜庄镇草编产业已发展龙头草编工艺品合作社2家,从业人数达1300余人,覆盖全镇4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凝聚合力,增强动力,传承非遗手造技艺

  一是打造非遗传习基地。依托省级和潍坊市级精品非遗项目和优秀传承人,以生产性保护为重点,建设了昌邑丝绸文化传习中心、昌邑手工技艺传习中心、鲁砚制作技艺传习中心、中国柳疃丝绸博物馆和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等非遗传习中心24个,年开展传习培训160余次,培训技艺传承人3000余人次。华裕茧绸有限责任公司、柳疃镇棉纺城有限公司分别获评省、潍坊市非遗传承实践基地。二是培育非遗传承人。深入推进以“入口机制、培训机制、关爱机制、工作机制”四大机制为核心的传承人培养和关爱工程。严把传承人的申报关,严格筛选把握各级传承人的申报条件;通过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非遗传承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传承保护意识和传承能力;从生活上关心关注传承人的健康和生活,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昌邑市拥有传承人90人,鲁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孙风海获评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成立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协会,建立非遗工作者队伍,构建市镇村三级保护传承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助力非遗手造技艺传承。如针对疫情对非遗产业的不利影响,联合市农商行推出了“非遗传承贷”,为9个非遗项目办理授信706万,用信665.55万元。为推动草编产业发展,卜庄积极为草编合作社扩建争取土地指标,有效扩大了产业规模。

  搭建平台,多向驱动,推动传统技艺创新发展

  一是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将非遗融入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扶持资金,帮助传统技艺产业化。如柳疃镇依托省级非遗项目柳疃丝绸技艺,已形成丝绸技艺传习中心、茧绸博物馆、纺织企业、桑葚采摘、丝绸文化节庆等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助推了乡村振兴步伐。将非遗融入景区提升。积极争取在红色文旅小镇龙池镇设立非遗及特产展示展销区,引入非遗产品20余类,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将非遗融入品牌打造。深挖30余项非遗品牌项目,开发非遗手造2000余款。同文堂毛笔品牌被《品牌山东》栏目宣传报道。二是搭建合作共赢平台。针对非遗传统技艺创新不足问题,积极搭建学习、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技艺创新发展。帮助华晨科创工坊与我市剪纸、年画等传承人合作,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系列产品,形成“灵心彩绸”系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推动山东建筑大学剪纸艺术专家与我市科艺广告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二十四节气手账本》《新剪纸文化产品——十二星座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三是搭建宣传展示平台。线上,协助传承人入驻抖音、快手、淘宝等新媒体平台,拍摄宣传小视频,开通直播。仅春节期间,就带动毛笔、核雕、布艺、糕点等非遗手造项目增收200多万元。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开设专栏,营造关注手造、支持手造的浓厚氛围。线下,举办和组织参加剪纸、布艺、好手艺大赛等非遗技艺项目比赛,提升技艺水平。每年,组织非遗手造传承人走进校园、景区、商场,现场制作、展示、展演300余场次,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体验非遗手造魅力。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潘婷
责任编辑:刘贝贝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