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一把“剪刀”传非遗

2022-04-21 15:49:17    作者:范素娟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剪纸,王锡,老师,孩子们,昌邑
[提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素娟 通讯员 魏晓艳 潍坊报道

  一把剪刀,一张纸,刀转纸飞,一幅幅图案惟妙惟肖,一个个人物呼之欲出,耄耋之年的昌邑剪纸传承人王锡芝默默地传承着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从花草鱼虫到牛羊稻菽,从四季风景到人物故景,六十余年的剪纸探索中,王锡芝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用剪刀做笔,剪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王锡芝说剪纸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尽所能的传徒授艺,也是为了推动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为潍坊争创“东亚文化之都”助力,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痴迷剪纸60余年

  昌邑剪纸历史悠久,仅见于文字记载的就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出生于此的王锡芝从小就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伯母是当地有名的剪纸高手。年幼的王锡芝每当看到伯母手拿剪刀眨眼功夫剪出一张张漂亮的窗花时,就会兴奋不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着对剪纸浓厚的兴趣,再加之伯母手把手地教,王锡芝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艺术天赋,经他手剪出的花草鸟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只要他灵机一动,想剪什么动物图案信手就能剪出来。只要一有时间,他不是考虑题材就是构思画面。他还笑称,年轻时整天琢磨怎样构思更有意义的剪纸图案,有一次入了迷竟然担水走错了门,这事儿至今仍是乡亲们的趣谈。

  王锡芝的老伴孙传英说,自己没什么文化,看到老伴在构图剪纸,她就非常羡慕,而且她觉得心里有意境、手上有功夫的老伴一直是个认真的人,不管是剪纸还是生活,都让她崇拜不已。以前,窗户还是纸质的时候,邻居们逢年过节都会到家里来索要窗花,老伴就剪很多象征吉祥的剪纸,等乡亲们一来,不等他们开口就赠送上。

  “岁月匆匆催人老,艺海深深知多少,耄耋巧手分秒争,小小剪纸情未了。”王锡芝告诉记者,自己从十几岁开始剪纸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了。“原来的时候,没有电,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就加班画图剪纸,点着煤油灯,经常被火燎了眉毛和头发。”王锡芝笑着对记者说,由于煤油灯比较昏暗,他必须靠在火头附近剪纸,有时候突然就觉得脸上一热,头发眉毛经常被烧,后来,他就带上帽子晚上剪纸,可是剪得入迷了,帽子也烧了几个。实在没办法,他就在头上扣一个瓷盆,这样既保护了头发,又能专心剪纸。

  用剪纸记录生活

  1955年王锡芝的剪纸作品《不要损坏树》在刊物《儿童时代》上发表,备受鼓舞的他,创作激情如开闸之水一发而不可收。

  为了提高剪纸水平,王锡芝到处拜访老艺人,后来他得到国内知名剪纸艺术家申沛农先生的指点。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是小有名气的他应邀带着作品到济南、北京等地参展时,遇见并得到了叶永新等国内美术界、剪纸界名家的指导。此后,他的剪纸揉合了鲁西剪纸的粗犷简练、概括浑厚和胶东剪纸的细腻精巧、玲珑剔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他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剪纸大奖。

  谈及剪纸频频获奖的“秘诀”,王锡芝颇有心得。“剪技是一方面,还得有好的创意!我的作品创意都是来源于生活,只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显得生动,动物、花草类作品,虽然不会过时,但单剪出来会缺乏生气。” 王锡芝告诉记者,这样剪出来的作品不仅能记录一个人的所感所想,而且还能记录时代的发展变迁。

  如今,现年85岁的王锡芝,不只是在昌邑,就是在全国剪纸艺术圈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剪纸学会理事。先后被授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昌邑首批优秀文化人才、首批昌邑市农村实用人才、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百优“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剪纸学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剪纸学会会员、省剪纸学会理事、潍坊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

  传承发扬剪纸

  王锡芝一生热爱剪纸、痴迷剪纸,面对近年来民间剪纸日渐衰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剪纸技艺传承下去。为让这一手艺不失传,他曾免费开办剪纸培训班,义务传授剪纸技艺培养接班人。

  乡亲们听说后,纷纷将孩子送到他那儿学艺,2005年,龙池小学开设剪纸课堂,邀请王锡芝教孩子们学剪纸。他立即答应,每周至少用一节课的时间,培训学校里的部分老师,再利用周六、周日在自己家里培训部分学生。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义务传承生涯。每当上课时,王锡芝都会准时向前来学习剪纸的孩子认真讲解、悉心传授。为了不耽误老师和孩子们的时间,每次授课,王锡芝都是少说多做。没有剪刀和红纸,他就自己掏钱去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的传教,龙池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剪纸水平逐渐提高,很多老师和孩子们的作品在不同省市获奖。

  2012年,在王锡芝的倡议和努力下,学校成立了昌邑剪纸传习所,并成为昌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传习所常年坚持开展传习活动,每年传习时间至少在1000课时以上,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50人。

  看到孩子们对剪纸技艺的喜爱,王锡芝十分高兴和自豪,他说,“如果有条件,还想要让龙池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们和他一起教全镇、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孩子们学习剪纸。这个愿望很大,只要有想学的,我们就会毫不保留地将所有技艺传授,让昌邑剪纸之花开满各个角落,让民族文化大放光彩。”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潘婷
责任编辑:刘贝贝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