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居家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0-07-31 16:53:5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爱芳

  引言

  意外巨疫带来的居家学习改变了固有的教学模式,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爱芳主持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为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YZJ249,课题参与人利用线上和线下优势结合,开启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新型课程的构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人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在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过程中,增强审辨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意识与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主导方向。而生活化教育已经有着百多年的研究了。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就主张从实验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出“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体现了学与做、知与行的合一。21世纪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类教材内容逐渐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灌输式慢慢向“做中学”的自主探究式转变。但生活外的单科课堂的“生活化”具有明显的“演剧”性——过强的目标性筛选与拼凑,让很多场景失去了自然生活的真实性,心灵对生活的感触面变成了碎片式,学生很难全身心地融入其中,独特的认知情感难以被激发,自由的认知思维被束缚,广阔的认知空间被压缩。疫情强制性把学习留在了自然生活中。开展专题性的实践研究,将困难变为资源,以真实的生活处境取代常规课堂的虚拟情境,创造多元化生活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发展获得更自由、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突显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学科教学的关联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发展方向的个性化,让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成为必然。

  成果内容

  一、问题缘起

  2001年,教育部把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开展“做中学”研究,即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开启了我国生活教育的大门。

  十多年来,各阶段的各科教学,都从学科特点出发,创建生活化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引领学生观察、描绘、讲述生活,动手制作、动脑思考,探寻生活中蕴藏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意外巨疫给教育带来了不便,但宅家课堂却是真正的生活化课堂。充分把握这一自然条件,构建自主探究性生活课程,并加以实践研究,力争实现把知识还给生活,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其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启动五官,将整副身心都融入生活,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探究逻辑。

  触动好奇的儿童心灵,唤起乖巧的行动,启动灵敏的感官,多感融通引发敏捷思维,激起丰富想象。提升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炼就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科学精神,实现自我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课程生活化与探究自主性是本研究的主要对象,生活化设计与遥控式引领是其重难点。

  1.生活化课程

  以简单易懂、趣味浓厚的生活教材,激其经验与身心同时参与学习,才是一堂成功的自主探究课。将“疫”故事、“疫”数字等现实性生活因子融入课程,选取最适合它们的知识容载体。以一个问题,一个愿望,一个困境等生活情节,将好奇的童心导入这片土壤,让其在自由对话、操作、提问的过程中,领悟知识,产生情感,提升能力。

  (1)课题选择

  实践课题是研究的载体。各学段学科教研工作者、一线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剖析本学期教学任务,确立适合近期学习的单元整体课程目标。各校教研组自主申报,教科院进行系统调整,组合成单元整体性生活化课程体系,为研究选材。

  (2)自主设计

  基于自我对新思想的理解,新教材、新课标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学情的合理诊断,教师自主研究所取课题,探寻统领各单元知识体系的核心素养。围绕核心,选取生活素材,设计学习细节,以问题引导思维发展的方式制成学程案。

  在经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基础水平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学习任务、完成时间。

  (3)合作研讨

  个人设计成型后,同备课组、教研组研究伙伴进行合作研讨,或者对一个课题,或者聚焦一个共性问题,任课教师互相咨询,骨干教师、引领专家发表指导意见。经历个人、学校、教研团队三级研讨改进,加教研主任三次审阅修改后的至少“3+3”次打磨,新设计定型出炉。大问题,小环节,N遍咨询探讨修改,一次又一次团队智慧的共享,让知识离生活更近一步,让学习离主动更近一步。

  2.自主性探究

  多元融合、多感融通的自主探究是本研究所期待的学习状态。

  (1)发布任务

  适应是需要过程的。学习任务由简单明了的题号指示或清晰的数、图,变成了大片的文字。到位的解释,才会让学生与家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一次发布任务后,以直播形式师生、家长“齐步走”,不是引领思考,而是耐心向他们介绍学习流程。

  熟悉模式后,教师慢慢撒手,只发布学习任务就可以了。

  (2)自主探究

  与知识息息相关的生活镜头,启动好奇心统领下的多枚感官,真实的感觉触动心灵。亲手操作中,一个个的问题堡垒被击破。学习的广度、深度在慢慢扩展,对自己、对知识、对生活的有了更深层的觉知。学习动机越来越强,探究层面越来越深。身临其境的参与、体验促成情景式、具体化知识体系。

  (3)学程反馈

  学程案是学习过程的“照相机”,记录下自主探究的痕迹、影子,还有自助探究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为教师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但新课程不再像传统作业那样,硬性要求学生“X分钟交上来”,因为新式探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内容。

  3.反思改进

  利用学程案,把学情再现,把思维发展过程细读,归类提炼,评价“学”的同时反思“教”,对新设计加以改进,针对个别群体或个人进行个性化指导。

  起初,很多学生的学程反馈中都有家长的影子。为准确诊断学习的攀及程度、所遇问题、自我个性等教学因素,需要直接提醒家长“退出打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二)研究方法

  1.梳理文献,把握研究方向

  研究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研究小组。各小组以本学期课程为出发点,分别从“生活化”、“自主学习”两大方面翻阅查询,梳理文献资料。针对本年级教材知识体系,及各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思维能力等,充分参考已经成型的研究结果,筛选适合本研究的实用资料。

  2.实情调查,剖析研究对象

  课调查数据是每一步研究的“反光镜”,包括题研究的必要性、实践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效果、个性问题的覆盖率及其解决策略的有效性等等。

  研究第一步,教研组利用网络平台,以电子问卷等方式展开调查。在学生调查中发现,“影响学习的原因”23.31%是“能力弱”,21.7%是“审题能力弱”,17.46%是“自主学习能力弱”,12.37%是“问题解决能力弱”。居家学习家长调查发现,50%多认为“因家长工作难以长时间连上网课”,33.6%认为学生会“中途入迷”,32%认为学生讨厌网课……一串数字充分显示出课程生活化、探究自主的重要性。

  3.总结研讨,调整研究框架

  级部、学校、学科教研组分别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不同学科、不同区域的教研员、研究专家参与指导,共同对每一知识体系的改革思路进行讨论修改。

  在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各年级教研组针对研究理论,从大量教学实践中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的做法,加入新观点,确定新阶段的研究分目标,改进研究计划。

  4.行动跟踪,调整研究措施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这是每个小课题、大研究的实施步骤。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师分析、总结每一次自主探究成败得失,记录在案,剖析咨询,下一次学习扬长避短。对于屡屡出现的问题,教研组汇总分析,研讨解决方案。及时捕捉问题、填补漏洞,才能发现最佳课程。

  5.个案解析,关注研究细节

  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特别问题,对个别学生、个别班级或个别知识点学习等,根据教师的情节描述、总结剖析,探寻问题根源,研讨解决方案。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道路。

  6.反馈总结,助推研究进程

  研究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完成都期待全面真实的反馈总结。这需要回顾研究走过的每一步,充分剖析原始的事实材料,并进行有“点”有“面”的理论分析。每一次反馈总结都是其后研究导航仪。

  三、研究结论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1.五感融通法

  人与外界接触时,会启用五种器官来感受事物,认识世界。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即引导学生将整副身心都融入生活,在全身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探究逻辑,并加以实践运用的过程。

  运用感官和动作多通道认知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认知过程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引领学生思维发生可视化发展,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产生的关联显性化进展,伴随情感萌生、加深而变成各种“技能”,伴随他们一生。

  2.三线融合法

  图画、故事是儿童意识中所偏爱文本,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无论是视觉观察还是听觉倾注。坚持三线融合的原则,将干枯的数学数字、图形、计算融润在他们的“最爱”中,即“数学+图画+故事”三线一体,在阅读生活的趣味游戏中,实现直观、形象、抽象思维能力的互助式转化、提升。

  在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的构建框架中,以“直观——形象——抽象”三能力层级发展为暗线、数学知识生长探究为明线,将图画、文字、直白等表达形式组合成故事情节,连续性呈现出来,凸显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的关联性。

  如今,小学阶段的系列性生活化课程体系已经设计成型并付诸实施。虽然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实践,但数学思维的可视化、数学与生活之间关联的显性化已得以实现。

  3.数学阅读法

  生活化课程就是让学生在“读”中动口、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因个人思路、思维方式、生活经历及感受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论。

  数学计算、理解、思维及创新等能力的发展,也是在阅读、表达、交流中得以实现的。

  居家学习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启迪智慧、提升能力。两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各学段学生创编的系列性数学绘本故事已被整理成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体现出跨学科的融合度、知识运用的灵活度、创新思维的深远度。

  (二)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变、生变源于师变。一次次课程设计与研讨,一次次打磨修正,一次次反馈剖析与研讨,一次次探究反思,个人、备课组、教研组进行交流互动,把感触留住,把经验分享。设计者也是学习者,一步步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提升自我技能。

  伴随新课程的探索性实施,各学段的教学工作者将课程设计、教学感悟记录反馈、分享共研,最后被整理成册,引领教学思想随之步步更新,教学能力随之步步提升。

  (三)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言语智力、逻辑智力等九种智力,其中智力强项的不同、多元智力组合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潜能差异。

  以生为本的自主性探究课程是发现自己、成就自我、挖掘潜能的生活课。相同的问题,多样的解决策略,千变万化的探究途径、检测方案,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价值。

  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一次愉悦的全能成长。长时间居家的机会,在有趣的生活体验中启动自己的每一感官,捕捉生活每一时处的知识,以感引思,深度学习,发展全我。

  四、政策建议

  把教程变成学程,促进学生与生活环境的互动、与文本的互动、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互动,在自然的生活交流中认识数、学会算、理解立理、解决问题,新课程的生成是学科整合、学域重构的新资源。

  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为数学教学提供创新机会。线上互动与线下探究优化整合,让学生的自主研究着实落地。

  随着疫情的改善,战“疫”时期居家生活课的实践与研究,将会由家入校,构成家校一体化数学课程,带来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转变。

  研究过程中的每一“变”都由对传统体系的质疑延至革新,一切创新策略的实施都期待政策的支持。

推荐阅读
  • 潍坊市上半年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持续向好

    7月28日上午,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0年上半年潍坊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改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1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详细]

    07-29 10-00
  • 潍坊市20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改革

    “过去开办一家药店,要分别办理药品经营许可、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多个证件,每个证都需要弄一套材料,而且每次都要排队。现在只需要填一套申请材料,一次申报,办一个证,太方便了。”7月28日,潍坊市金源医药连锁有限公[详细]

    07-29 09-59
  • 潍坊市公布今年社保个人月缴费基数上下限

    为做好2020年度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调整工作,确保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顺利进行,7月24日,潍坊市社会保险中心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度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调整工作的通知》。[详细]

    07-27 14-12
  • 今年暑期驾校冷清 主力“学生军”报名减少

    每年高考结束暑假来临,驾校都会迎来“学生军”的学车高峰。今年高考已结束了一段时间,那么“学生军”报名情况如何呢?7月22日-23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驾校训练场冷冷清清,未因高考生的加入而热闹起来。驾校工作人员表示,今年部分驾校出现了高考生报名人数减少的情况,其[详细]

    07-25 11-23
  • 潍坊市第三期惠民消费券和品牌消费券等你来抢

    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需求,7月20日,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潍坊市第三期惠民消费券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在第一期、第二期惠民消费券发放的基础上,组织发放第三期惠民消费券。[详细]

    07-22 10-14
  • 潍坊市旅行社纷纷行动起来 部分游客已经成行

    苦等近半年,跨省团队旅游终于重启,旅行社从业人员激动不已,早就准备好的线路纷纷推出市场。7月19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市各旅行社已经开始接收跨省团队游,陆续有市民组团赴省外旅游。[详细]

    07-20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