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中医院大爱救心使命永恒

2017-04-27 11:12:00    作者:赵丽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患者室颤,立即200焦耳电除颤”“再来一次除颤”“继续胸外心脏按压”……这些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镜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但是,对于诸城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王树京来说,却是需要随时处置、十分常见的场景。24年来,这样的场景在他的工作中无数次的上演,他用高超的医术为一个个心血管患者筑起了抵御“死神”的屏障。

  大众网4月27日讯(记者 赵丽 通讯员 王伟) “患者室颤,立即200焦耳电除颤”“再来一次除颤”“继续胸外心脏按压”……这些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镜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但是,对于诸城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王树京来说,却是需要随时处置、十分常见的场景。24年来,这样的场景在他的工作中无数次的上演,他用高超的医术为一个个心血管患者筑起了抵御“死神”的屏障。

  刻苦钻研,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

  身穿白大褂,个头不高,带着眼镜的白净脸庞显的斯斯文文,说起话来面带微笑……记者面前的王树京,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特別的亲和力。1993年他从济宁医学院毕业后就分配到了中医院,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对于内科医生来说,心血管是最难干的专业,心血管疾病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医生没有高超的医术和稳定的心理,难以胜任这个工作。从事心血管专业24载,他不懈学习、努力实践,为的就是在与“死神”赛跑时能够全力以赴。

  “我国在1984年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在这以后,介入心脏病学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但在2000年之前,这些技术在县级医院尚属空白。科室要发展,就必须跟上科技发展步伐……”对于自己的成长历程,王树京如数家珍。他回忆说,在工作四年后,当时的科主任蒋加明便鼓励他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技术以带动科室业务发展。

  王树京于1997年、2004年先后赴北京朝阳医院、青医附院、潍坊市人民医院学习,学成归来后带领科室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先心病封堵等心血管介入技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心血管病科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能力,在潍坊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级重点专科的评审中脱颖而出,荣获“潍坊市临床重点专科”称号,成为医院首个非中医重点专科,在这一年,王树京也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成为心血管病科的带头人。

  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再苦再累风险再大也得承担……”

  这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上午,王树京与助手正在全神贯注的实施心脏介入手术,躺在手术台上的是家住古城子社区的徐仲学老人,今年已经67岁,有5年的冠心病史,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最近一段时间老人一活动咽喉部就非常不舒服,来诸城市中医院检查后王树京为其诊断为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于是建议他做心脏介入手术。

  “准备放入支架。”随着一声声指令,手术台前X线血管造影机的屏幕上,细若发丝的导管与导丝游走在病人的血管中,准确地将支架送到血管狭窄处,撑开了“生命的瓶颈”。

  介入手术是在X线下操作,常年进行手术的医生接受的射线量是其他人的几倍,王树京和同事们每次手术都需要身着4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一做就是连续好几台,近十年来,他们共完成心脏介入手术近2000例。每次手术结束,脱下沉重的防护服,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超负荷的工作量,把他累得都直不起腰来,双腿更象灌了铅一样。但是再厚的防护服也无法完全遮挡射线,在X线照射下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就相当于连续拍1000多张X光片。由于长年累月受辐射,部分医护人员的白细胞低于正常,甚至得了白内障等疾病。对此,王树京却淡然地说:“既然患者把生的希望交给了医生,医生就必须把精湛的医术奉献给患者,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再苦再累风险再大也得承担。”

  对患者他心细如发

  作为医生,王树京深知,患者生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一点一滴都马虎不得,每当科室有危重病人,他都第一个冲在前头,不放过任何的救治时机。在一次次的抢救治疗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天傍晚,王树京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准备回家,经过护士站时听护士交班说,某床一位病人有点烦躁,家属有事外出。王树京上午刚看过这位病人,这是一位80多岁高龄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病人,多年工作经验告诉他患者有危险,随即快步走进病房进行查看。

  “当时我用听诊器一听,患者的肺部都是水泡音,心率明显增快,心想坏了,患者发生了急性左心衰。”王树京立刻呼叫护士和值班的医生推来抢救车抢救。经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治疗,约30多分钟后,患者病情才逐渐稳定,赶来的家属听说刚才的惊险一幕后对王树京千恩万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树京感慨道:“如果那天我存有一点侥幸心理,患者很有可能挺不过当天。” 他说,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不重不来医院,一旦来了肯定是病情严重了,而且病患的症状随时都可能瞬息万变,发生恶化。对此,他经常嘱咐下级医师 “心脏的病,病情变化很快,所以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他要求住院病人一有不舒服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立即赶到病床前。

  王树京心中有患者,那些被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患者也把他放在心上。一位林家村的老年患者李某某说:“没有王主任,我活不到80岁。”他患冠心病20多年,多年来一直是王树京科室的“常客”。从老人当年眼中年轻而勤奋的小王大夫,到现在医术精湛的王主任,老人几乎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病痛缠身,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是王树京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准确的诊断与合理的建议,让他逐渐有了治疗的信心。

  最让老人难忘的是,去年他又因急性心肌梗塞需要进行支架植入手术,但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植入手术了解甚少,总觉得危险系数太高,还不如靠药物维持,极力反对这一治疗方案。在医生与病患治疗意见有冲突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手术只会使医生承担更大的手术风险,然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王树京去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消除患者的顾虑。为了打消患者与家属的疑虑,他经常到病房与患者聊天,并找来了大量的手术相关资料,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王树京的坚持和努力使病患看到了他的真诚,更赢得了病患的信任。也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手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医术精湛为众多患者撑开生命的瓶颈

  多年前的一个夜班,昌城镇的一位50多岁的沈姓病人,因反复发作抽风急来医院住院治疗。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反复发作心脏停搏,最长达十几秒钟,而且已经意识模糊、面色苍白,还出现频繁抽搐、全身冰凉,生命危在旦夕。王树京立即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人工辅助呼吸,多次静推肾上腺素、阿托品并静滴异丙肾,抢救数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有一位老年女性病人,反复发作晕厥,来医院进行心电监护发现是严重窦缓,心率只有20-30次/分,王树京紧急给病人施行临时起搏器置入,病人症状明显改善。为彻底治愈患者,病情稍微稳定后,王树京又立即为其施行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最终患者得以痊愈出院。

  经王树京治愈的危重病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如果没有精湛的医术,没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这些生命很有可能就离他们的亲人远去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多年的奋进和不断探索,王树京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撰写的20余篇论文,先后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得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当选为中华医学会会员、潍坊市高血压学会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介入心脏病学会专业委员。他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多年来,收到的感谢信数不胜数,墙上的锦旗换了一批又一批。

  大爱救心,使命永恒。“面对病人的感激,我常常无言以对。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为病人解除病痛,让他们重新享受到幸福和安康。” 王树京说,自己的一生只专注于患者“心跳”,他要让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患者撑开生命的瓶颈,让大爱始终穿行于患者心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沈晓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