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四分之三的人“贪咸” 每天超过6克标准

2015-01-09 10:3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盐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盐(钠)摄入,可调节体内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等;但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就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中国饮食多讲究“咸鲜”,对“咸鲜”的贪恋,往往造成盐摄入普遍偏高的现象。2010年的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居民每天摄入盐的量超过6克的推荐摄入量标准。

  近四分之三的人每天食盐量超过6克标准

  调查中,只有2.7%的学生、3.6%的家长、4.0%的教师能够选出全部5种含盐高的调味品

  约1/3的调查对象“从不”或“很少”主动选择含盐低的食物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再碰到谁这么口出狂言,你尽可以藐视对手——“不知道过量吃盐的危害吧?回家先量量血压!”

  盐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盐(钠)摄入,可调节体内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等;但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就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全国近四分之三的人“贪咸”

  中国饮食多讲究“咸鲜”,对“咸鲜”的贪恋,往往造成盐摄入普遍偏高的现象。2010年的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居民每天摄入盐的量超过6克的推荐摄入量标准。随着我国高血压人数的不断攀升,如何控制居民盐摄入愈来愈受到关注。实践证明,有效地传播盐相关健康知识和减盐技能,提高居民对该健康问题的认识,指导居民选择低盐膳食,是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实施了“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项目,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盐相关的健康素养,为制定有效的宣传措施提供依据。上周,项目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该项目于2014年5月至9月分别在广州、武汉、成都和沈阳市的28000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在校教职员工中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于盐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高盐食物和高盐调味品的认知较低;缺乏主动采取控盐相关的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认知有影响。

  把“盐知识”告诉孩子

  调查中,只有35.4%的学生知道我国推荐的健康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6克)的标准,低于家长(46.3%)和教师(50.9%);32.8%的学生知道食盐中的“钠”对健康有影响,也低于家长(45.1%)和教师(66.0%);知道长期吃比较咸的食物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的比例相对较高,学生为70.3%,家长为75.4%,教师为85.3%。

  调查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盐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升,同时孩子的知晓率也上升;家长对于含盐较高的调味品或食品认知准确,其孩子也有相对较高的认知率。

  看不到的盐

  调查中,只有2.7%的学生、3.6%的家长、4.0%的教师能够选出全部5种含盐高的调味品(酱油、酱类、味精、豆腐乳、花生酱/沙拉酱),其中对于花生酱和沙拉酱的认识最低,不足15%;对于含有较多的“看不到的盐”的8种常见食品中,只有1%能够全部选出,其中对奶酪和龙须面的认知度最低,约20%。

  七成学生吃多了高盐食物

  约55%的调查对象每周至少吃一次咸菜、腐乳、臭豆腐、酱类(豆瓣酱、黄酱、花生酱、沙拉酱等)含盐高的调味品;51.2%的家长和40.9%的教师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肉制品、盐焗坚果、果脯、方便面、薯片等含盐较高的食物,学生高达72.7%。

  盐勺哪儿去了

  约1/4的家长和教师、1/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低钠盐,仅有14.1%的家庭经常使用低钠盐。约1/3的家长和教师、近1/2的学生没有听说过限盐勺,25.5%的家庭有限盐勺,但其中只有26.4%的家庭经常用它来控制一家人用盐量,近1/2根本不用或只当普通盐勺使用。购买食品时,仅有22.8%的家长、25.4%的教师和17.7%的学生经常或总是选择含盐低的食物,约1/3的调查对象从不或很少主动选择含盐低的食物。在外就餐时,51.7%的家长、54.6%的教师、61.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要求把饭菜做得清淡些。约1/3的调查对象知道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标示钠,只有约15%的调查对象经常或总是根据营养成分表来挑选食物。

  “盐知识”从哪儿来

  过去一年当中,主动了解过盐与健康知识的家长有39.7%、教师为43.6%,而学生更低,为29.5%。调查对象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健康栏目为主,其次为报纸杂志。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微信了解健康知识的比例,家长、教师和学生分别为22.3%、28.5%和20.1%,高于宣传手册、宣传栏等传统的健康传播手段。

  在调查进行的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与健康时报合作,在沈阳、成都、武汉和广州四城市还开展了“健康饮食全家总动员”科普宣教活动,邀请了知名的营养专家针对当地居民膳食习惯,向家长和学生普及了盐与健康的知识,并指导他们掌握具体减盐限盐的方法,该活动对于减少居民盐的摄入量,控制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起到积极作用。

  坚持使用控盐勺、学会分辨高盐食品,把相关的“盐技能”尽可能多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这些,或许是最近的这次“盐相关知信行调查”给我们带来的警醒。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于控盐知识的宣传也需要新的方式与力度,比如与时俱进地介绍市面上各种“日新月异”的高盐食品,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让更多的人知道,特别是让孩子们知道。因为盐知识,不但能影响他们现在的健康,也决定着他们将来家庭的健康。

  想要获取更多健康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号:wei fang jiu long。更有权威专家免费在线解答哦!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